自笑申公垂八十,不能挟册共西游
出处:《和曹守司直劝驾》
宋 · 刘克庄
李唐故典存烧尾,皇宋科名从敕头。
月露浓熏仙桂发,天风高送客槎浮。
三场魁匪先贤志,千佛名知几劫脩。
自笑申公垂八十,不能挟册共西游。
月露浓熏仙桂发,天风高送客槎浮。
三场魁匪先贤志,千佛名知几劫脩。
自笑申公垂八十,不能挟册共西游。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唐朝的传统保留着烧尾的习俗,宋代的科举考试则从皇帝的命令开始。明亮的月光和露水使仙桂散发出香气,高高的天风吹送着客船在星河中漂浮。
三次考试的冠军并非前辈们的唯一追求,无数佛像的名字见证了无数个轮回的修炼。
我自嘲地笑自己已年近八十的申公,无法携带书籍一同西游求学。
注释
烧尾:古代一种庆典习俗,官员晋升或赴任时,焚烧锦鲤尾巴以示庆祝。敕头: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指宋代科举考试的开始。
仙桂:神话中的仙树,比喻人才出众。
客槎:古代指遨游星河的木筏,象征求学或探索。
魁匪:科举考试的第一名,非唯一。
劫脩:佛教用语,表示经历轮回修炼。
申公:古人名,此处借指作者自己。
西游:古代指前往长安求学,这里可能暗指科举考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和曹守司直劝驾》。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古今典籍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学习的重视,以及对于无法实现某些理想的自嘲。
首句“李唐故典存烧尾”指的是唐代以来的经典文献保存下来,只剩下了一些残篇断简。"皇宋科名从敕头"则表明宋朝的科举考试已经有了规范和程序,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关注。
接下来的“月露浓熏仙桂发,天风高送客槎浮”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这里的“仙桂”可能指的是香气浓郁的桂花,而“客槎浮”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自由漂浮。
"三场魁匪先贤志,千佛名知几劫脩"这两句中,“三场魁”可能是指科举考试的三次考核,而“千佛名”则可能是在说某种修行或知识的积累。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跨越了时间,甚或达到了一种超脱凡尘的境界。
最后,“自笑申公垂八十,不能挟册共西游”则是诗人自嘲,虽然自己已年过八十,但依然无法像古代的申公(申 Hour)那样携带经书去西天取经。这里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无常和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于学问、修养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时的自我安慰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