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不见,来即不见
出处:《秘诀歌》
唐 · 吕岩
求之不见,来即不见。
不见不见,君之素面。
火里曾飞,水中亦见。
道路非遥,身心不恋。
又不知有返阴之龟,回阳之雁。
遇即遇真人,达即达其神。
一万二千甲子,这一壶流霞长春。
流霞流霞,本性一家。
饥餐日精,渴饮月华。
将甲子丁丑之岁,与君决破东门之大瓜。
不见不见,君之素面。
火里曾飞,水中亦见。
道路非遥,身心不恋。
又不知有返阴之龟,回阳之雁。
遇即遇真人,达即达其神。
一万二千甲子,这一壶流霞长春。
流霞流霞,本性一家。
饥餐日精,渴饮月华。
将甲子丁丑之岁,与君决破东门之大瓜。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秘诀歌》,出自唐代诗人吕岩之手。诗中充满了对道家修炼术语的运用,颇有神仙脱俗之意。
"求之不见,来即不见。不见不见,君之素面。火里曾飞,水中亦见。道路非遥,身心不恋。"
这几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对“素面”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对世俗缠缚的超脱。"火里曾飞,水中亦见"则象征着修炼过程中的苦行与磨砺自我。
"又不知有返阴之龟,回阳之雁。遇即遇真人,达即达其神。"
这几句诗通过对“龟”、“雁”的描写,暗示了道家修炼中求得长生不老的愿望,以及遇见真人的喜悦与达成某种精神境界。
"一万二千甲子,这一壶流霞长春。流霞流霞,本性一家。"
这里诗人提及“甲子”(即六十年一个循环的时间周期),表达了对永恒不变本性的追求,以及通过修炼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愿望。
"饥餐日精,渴饮月华。将甲子丁丑之岁,与君决破东门之大瓜。"
最后几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纯净食物的追求,以及在特定年份(甲子丁丑)与友人共享某种精神盛宴或修炼成就的情景。
总体来说,《秘诀歌》是一首融合了道家思想和修炼术语的诗作,通过对自然界象征性物品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空间的超越,展现了一种追求长生与精神自由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