岣嵝何须到,韩公浪自悲
出处:《中隐堂诗,并叙 其五》
宋 · 苏轼
都城更几姓,到处有残碑。
古隧埋蝌蚪,崩崖露伏龟。
安排壮亭榭,收拾费金赀。
岣嵝何须到,韩公浪自悲。
古隧埋蝌蚪,崩崖露伏龟。
安排壮亭榭,收拾费金赀。
岣嵝何须到,韩公浪自悲。
注释
都城:指历经多个朝代的首都。残碑:破败的石碑,可能记载着历史遗迹。
古隧:古老的隧道或通道。
蝌蚪:古代文字的一种形态,比喻古老的文字。
崩崖:崩塌的山崖。
伏龟:龟裂的石头,象征岁月的痕迹。
壮亭榭:壮观的亭台楼阁。
费金赀:耗费大量的金钱和物资。
岣嵝:地名,古人认为有神秘的古篆文。
何须:何必一定要。
浪自悲:无谓地悲伤。
翻译
都城更换了多少次主人,各处都能见到残破的石碑。古老的隧道里隐藏着蝌蚪般的古代文字,崩塌的山崖上露出龟裂的痕迹。
曾经精心规划了壮丽的亭台楼阁,建造过程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
岣嵝峰何必一定要去,韩公其实无需为此过分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沧桑变化与历史废墟的景象。"都城更几姓,到处有残碑"表明时间流转,城市变迁,古迹留存,只剩下断壁残垣作为记忆的印证。"古隧埋蝌蚪,崩崖露伏龟"则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沉积与自然力的侵蚀,隧道被植被覆盖,崖壁上露出古老的刻痕。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构建壮观的亭榭,试图通过物质的堆砌来收藏和展现那些消逝的时光,这从"安排壮亭榭,收拾费金赀"中可见一斑。然而,即便如此奢侈的努力,也无法挽留历史的脚步,"岣嵝何须到,韩公浪自悲"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无情流逝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历史、自然与人工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力量和历史的沉重。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过去的缅怀,以及面对无法挽留的历史时那种深切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