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茅君冉冉三峰下,桂父飘飘五岭来全文

茅君冉冉三峰下,桂父飘飘五岭来

出处:《访傅木虚不遇
明 · 欧大任
山人瓢笠思悠哉,遁迹难逢石壁开。
紫气远从函谷路,白云初过郁洲台。
茅君冉冉三峰下,桂父飘飘五岭来
我自相寻非兴尽,溪头谁忆棹船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友未遇的山中行者的心境与所见之景。首句“山人瓢笠思悠哉”,以“山人”自指,手持瓢笠,心绪悠然,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感。接着,“遁迹难逢石壁开”,隐居之人难以寻觅,石壁似乎也因之而不开,营造出一种隐逸生活的神秘与孤独。

“紫气远从函谷路,白云初过郁洲台。”这两句运用了典故和自然景象的融合,紫气东来象征着神秘与吉祥,暗示着友人可能正行走在通往智慧与道义的路上;而白云飘过,则是自由与超脱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精神境界的赞美。

“茅君冉冉三峰下,桂父飘飘五岭来。”这里通过“茅君”和“桂父”的形象,分别代表了隐士和高洁之士,他们分别从三峰之下和五岭而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访友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我自相寻非兴尽,溪头谁忆棹船回。”表达了诗人虽访友未遇,但内心并未因之而尽兴,反而更加怀念起在溪边划船归来的场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对自然生活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访友未遇的山中行者的独特心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