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叹息忽不乐,暮年今见持戈斧
出处:《睹官军赴颍上歌》
明 · 王九思
银鞍绣甲剑在腰,马鸣十里风萧萧。
羽旗犹转杏花坞,铁骑先过杨柳桥。
将军妙手逞轻捷,一箭飞落双皂雕。
道傍观者众如堵,奔走流汗喜欲舞。
老父叹息忽不乐,暮年今见持戈斧。
七日贼围颍上县,一县万人命如线。
闻说提兵李佥事,日夜登城奋孤战。
城中妇子愁唧唧,恨不人人生羽翼。
晨炊走汲井水竭,夜号声绕春云黑。
步兵间道单身出,简书马上飞来急。
岂谓辕门坐风雨,不念愁城卧荆棘。
丛侍郎,马都督,请君早发元戎纛。
净扫烟尘四千里,我亦西归杜陵曲。
羽旗犹转杏花坞,铁骑先过杨柳桥。
将军妙手逞轻捷,一箭飞落双皂雕。
道傍观者众如堵,奔走流汗喜欲舞。
老父叹息忽不乐,暮年今见持戈斧。
七日贼围颍上县,一县万人命如线。
闻说提兵李佥事,日夜登城奋孤战。
城中妇子愁唧唧,恨不人人生羽翼。
晨炊走汲井水竭,夜号声绕春云黑。
步兵间道单身出,简书马上飞来急。
岂谓辕门坐风雨,不念愁城卧荆棘。
丛侍郎,马都督,请君早发元戎纛。
净扫烟尘四千里,我亦西归杜陵曲。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王九思的《睹官军赴颍上歌》描绘了一幅紧张激烈的战争场景。首句“银鞍绣甲剑在腰”,形象地刻画了官军将士装备精良,准备投入战斗的英姿。接着,“马鸣十里风萧萧”渲染出出征时的肃杀气氛和壮志豪情。
“羽旗犹转杏花坞,铁骑先过杨柳桥”两句,通过动态的行进画面,展现出军队有序而迅速的行动,暗示着他们的决心和战斗力。接下来,诗人赞美将军的英勇与技巧,“一箭飞落双皂雕”,展现了精准的箭术和对敌人的威慑。
“道傍观者众如堵,奔走流汗喜欲舞”则描绘了民众对官军的期待和喜悦,他们为官军的勇敢而欢欣鼓舞。然而,老父的叹息又揭示出战争的残酷,“暮年今见持戈斧”,意味着战争给老年人带来了忧虑。
诗中提到李佥事的孤军奋战和城中百姓的苦难,“七日贼围颍上县,一县万人命如线”,表达了战事的严峻和百姓生活的艰难。最后,诗人呼吁将领们尽快行动,“净扫烟尘四千里”,表达对早日平定战乱的渴望,并表示自己也将回归故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官军出征的壮丽场面,以及战争带来的社会影响,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