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玉已三献,齐禽会一冲
帆开晓风疾,潮落夜江空。
在昔才华盛,至今人物丰。
山川气虽尽,龙虎势犹雄。
卞玉已三献,齐禽会一冲。
当令关下吏,洗目认终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之子:这个人。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悠悠:漫长。
天堑:天然的险阻,此处指长江。
帆开:船帆扬起。
晓风:早晨的风。
疾:快速。
潮落:潮水退去。
夜江:夜晚的江面。
空:空荡荡。
在昔:往昔。
才华盛:才华出众。
人物丰:人才众多。
山川气:山水的灵气。
尽:衰竭。
龙虎势:雄壮的气势。
卞玉:比喻杰出人物。
三献:多次进献。
齐禽:齐国的鸟,比喻有大志的人。
一冲:即将脱颖而出。
令:使。
关下吏:守关官员。
洗目:擦亮眼睛。
终童:最终的英雄人物。
翻译
这人离开秣陵城,向东直指天堑长河。早晨的风推动船帆疾驰,夜晚的潮水退去,江面空旷。
往昔他才华横溢,至今这里人才辈出。
尽管山水气息已显衰竭,但这里的气势依旧雄壮。
卞玉已经多次进献,如同齐禽般即将一鸣惊人。
将来定会让守关官员眼前一亮,识别出这位非凡人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景,诗人在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才能的赞赏。"之子秣陵去,悠悠天堶东"两句通过设定一个广阔的空间背景,展现出朋友远行的壮观画面,"之子"指的是高陟,这里用古代帝王的谥号来称呼他,显示了诗人对其地位和尊贵的认可。"悠悠天堶东"则是说这条路程长而又宽广,给人一种无限延伸的感觉。
接着的"帆开晓风疾,潮落夜江空"两句,则描写了朋友启程时的情景。帆船在清晨的风中迅速前行,而到了晚上,潮水退去,留下一片宁静的江面。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强调了时间流逝和旅途的寂寞。
"在昔才华盛,至今人物丰"表达的是诗人对高陟过去才能辉煌、如今声望显赫的赞美。"山川气虽尽,龙虎势犹雄"则是说尽管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可能已经衰减,但像龙和虎这样的强者仍旧保持着威猛的姿态。这两句用来形容高陟的才能不仅过去显赫,现在依然充满力量。
"卞玉已三献,齐禽会一冲"中,“卞玉”是古代的一种美玉,这里比喻高陟的珍贵和纯洁。而“齐禽会一冲”则可能是在说某种事情或者事件的集结点,即诗人对高陟才能的再次肯定,表明他的才能在特定时刻能够集中展现。
最后,“当令关下吏,洗目认终童”中,“关下吏”指的是边关的小吏,而“洗目认终童”则是说诗人希望能清醒地认识到高陟此行的重要性。这里表达了诗人的期望,即希望自己的送别之情能够被理解和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友人才能的赞美以及对其离去的不舍。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象征的运用,诗人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以及对于朋友未来所持的期待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