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出处:《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 其二》
宋 · 苏轼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注释
我:诗人自己。庐山:名山。
孤飞云:孤独飘飞的云。
陆道士:道士名。
千岁人:长寿之人。
当时友:昔日的朋友。
虎溪:地名。
埃尘:尘土,指旧迹。
佚老堂:古老的堂屋。
几世孙:后代子孙。
五字诗:五言诗。
漉酒巾:漉酒的头巾,古代用来过滤酒液。
小靖节:对诗人的一种尊称,像陶渊明那样。
葛天民:自比上古时代无拘无束的百姓。
翻译
我从庐山而来,目光追随着孤独飘飞的云彩。在路上遇见了陆姓道士,听说他已有千年寿龄。
试着询问当年的朋友,虎溪边的旧迹已蒙尘烟尘。
听说佚老堂还在,不知那是多少代后的子孙。
他能写出五言诗,还戴着漉酒的头巾。
人们称他为小靖节,他自己则自称为葛天之民。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远意境的诗,诗人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表达了对人生、友情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开篇“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立即设定了一种离群索居、超然物外的情怀。庐山作为道教名山,常与仙境、清净联系在一起,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寓意着诗人精神世界的高度。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一句,通过与神仙相遇的情节,传递出一种对长生不老、超越凡尘的向往。陆道士在这里代表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而诗人对于这位“千岁人”的认知,也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间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随后的“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顾与怀念。虎溪作为苏轼曾经游历之地,这里的“已埃尘”暗示了时光易逝,人事难免沧桑。
接着,“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一句,通过对佚老堂的提及,再次引出了时间流转和生命轮回的主题。佚老堂作为古代名士聚会之地,这里被诗人用来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最后,“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则是对个人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的一种表达。这两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醉心诗词以及自由个性的执着。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超逸脱俗的生活态度,更透露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