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面穿针不见天,低头拾芥不见地
出处:《颂古五十七首 其二十五》
宋 · 释道昌
仰面穿针不见天,低头拾芥不见地。
天地针芥无处安,堂堂面目眼中翳。
君不见谛当未彻在,龊人趁大彩。
天地针芥无处安,堂堂面目眼中翳。
君不见谛当未彻在,龊人趁大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昌所作的《颂古五十七首》中的第二十五首。它以奇特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事物及人心状态的深刻洞察。
"仰面穿针不见天,低头拾芥不见地",这两句描绘了人在极度专注或迷失自我的状态下,对外界环境的忽视,仿佛天地都消失在眼前,只剩下了微小的针线和芥子。这种景象寓言了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时,可能过于执着以至于忽略了周遭的世界。
"天地针芥无处安,堂堂面目眼中翳",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境,即使天地广阔,也找不到容纳针芥之处,而人的内心世界却被蒙蔽,无法看到真实的自我。
"君不见谛当未彻在,龊人趁大彩",这里的"谛当未彻"指的是未能领悟真理,"龊人趁大彩"则暗示那些未能看透世事的人,却在追逐世俗的荣华富贵,如同小人追逐华丽的外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揭示了人们在追求过程中容易陷入的困境,以及对真谛理解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