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惊定却成喜,分付客愁金缕杯
老夫惊倒卷帘看,白浪飞从东海来。
东海复东几万里,扶桑顷刻到长淮。
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
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
夜提横水明光甲,大呼一战龟山颓。
老夫送客理归棹,适逢奇观亦壮哉。
岂不怀归船不进,系缆古柳依云堆。
须臾惊定却成喜,分付客愁金缕杯。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春天初露时分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与力量。开头两句“天寒春浅蛰未开,船头一声出地雷”以激烈的笔触展现了早春突如其来的风暴,蛰虫尚未苏醒,而船头却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声音,如同地雷般强劲。
接着,“老夫惊倒卷帘看,白浪飞从东海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场突发事件的惊讶与好奇,老翁被惊得倒退,急忙拉开窗帘观察,只见白色的波涛如同飞舞般从遥远的东海而来。这里的“东海”不仅指实际的地理位置,更象征着广阔无垠、深不可测的力量源泉。
“东海复东几万里,扶桑顷刻到长淮”则进一步描绘了这股强大的自然力场,它能够横跨数万里的距离,在极短的时间内从遥远的东海一路奔袭至长淮。这里的“扶桑”是传说中的仙树,位于东海之中,常用来象征神秘与力量。而“顷刻到长淮”则表明了这股力量的迅猛和不可阻挡。
紧接着,“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通过琉璃般的地面和自然而然移动的玉山,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不受凡人的控制之感。这里的“玉山”象征着纯洁、高贵与坚不可摧。
“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则通过比喻手法,将自然力的表现类比为愤怒的大海和河流,以及雨神与风神共同拉动的弓弦。这两位自然之神在这里象征着控制天气、引发风暴的力量。
“夜提横水明光甲,大呼一战龟山颓”中,“夜提横水”的“提”字暗示了一种迅速而准确的动作,而“大呼一战龟山颓”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力场时的英勇与挑战。这里的“龟山颓”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标志,但在此处更象征着坚不可摧。
随后,“老夫送客理归棹,适逢奇观亦壮哉”表达了诗人送别来客时的情景。尽管天气恶劣,但诗人依然感到一份豪迈与壮观之美。
“岂不怀归船不进,系缆古柳依云堆”中,“岂不怀归”的“岂不”表达了一种反问的语气,意味着难道不应该怀念那归去之心。而“船不进”则暗示了环境的险恶和阻碍。诗人将船只系缆于古老的柳树旁,那些依附在云雾中的树木形象生动。
最后,“须臾惊定却成喜,分付客愁金缕杯”则表达了诗人从惊恐中恢复平静,最终转化为欣慰之情。这里的“须臾”意味着短暂的时间,而“惊定却成喜”则是对前文风暴之后的一种心理变化的描写。诗人以金缕杯作为赠别之物,传达了对来客的深厚情谊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力量、神秘而又美丽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