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夜宿灞桥上,梦中勒马犹西望
出处:《哭崔刑部》
宋 · 徐积
前年离长安,与公为死诀。
长安门外长乐坡,胸中壮气浑消磨。
其时夜宿灞桥上,梦中勒马犹西望。
江淮之上情愈劳,去年曾寄西山高。
今年今日春将归,春风不似秋风时。
山阳数月雨不止,泥深穷巷行人稀。
忽闻公死终南山,坐中忽过东西关。
黄泉一去几万里,吁嗟公兮何时还。
盂有水兮无食荐,烹有茶兮无酒奠。
魂兮来兮不可知,来若飘风去如电。
报恩之事终有期,未必儒生只贫贱。
长安门外长乐坡,胸中壮气浑消磨。
其时夜宿灞桥上,梦中勒马犹西望。
江淮之上情愈劳,去年曾寄西山高。
今年今日春将归,春风不似秋风时。
山阳数月雨不止,泥深穷巷行人稀。
忽闻公死终南山,坐中忽过东西关。
黄泉一去几万里,吁嗟公兮何时还。
盂有水兮无食荐,烹有茶兮无酒奠。
魂兮来兮不可知,来若飘风去如电。
报恩之事终有期,未必儒生只贫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积所作的《哭崔刑部》,表达了对友人崔刑部逝世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
诗的开头以“前年离长安”起笔,回忆了与崔刑部分别的情景,暗示了两人深厚的友情。接着,“与公为死诀”一句,直接点明了对崔刑部逝世的悲痛之情。“长安门外长乐坡,胸中壮气浑消磨”,通过描绘崔刑部生前在长安的壮志豪情,反衬出他逝世后留下的空虚与哀伤。
“其时夜宿灞桥上,梦中勒马犹西望”,诗人回忆崔刑部生前夜宿灞桥,梦中仍不忘西望长安,表现了他对故乡和事业的深深眷恋。接下来,“江淮之上情愈劳,去年曾寄西山高”两句,描述了崔刑部在江淮地区的辛劳,以及去年诗人曾寄居西山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今年今日春将归,春风不似秋风时”,春去秋来,时光荏苒,诗人感叹时间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崔刑部逝世的惋惜。接下来,“山阳数月雨不止,泥深穷巷行人稀”描绘了崔刑部逝世后的凄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哀悼的氛围。
“忽闻公死终南山,坐中忽过东西关”两句,写诗人得知崔刑部逝世的消息后,心情极度悲痛,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改变。最后,“黄泉一去几万里,吁嗟公兮何时还”表达了对崔刑部逝世的无限哀思,以及对逝者能否重返人间的疑问。
“盂有水兮无食荐,烹有茶兮无酒奠”两句,通过描写祭奠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对崔刑部逝世的哀悼之情。而“魂兮来兮不可知,来若飘风去如电”则表达了对崔刑部灵魂的思念,以及对其离去的无奈和悲伤。
“报恩之事终有期,未必儒生只贫贱”则是诗人对崔刑部人格的赞美,以及对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肯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逝者的深切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