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此是仙境,惟愁再上难
出处:《月夜登王屋仙坛》
唐 · 顾非熊
月临峰顶坛,气爽觉天宽。
身去银河近,衣沾玉露寒。
云中日已赤,山外夜初残。
即此是仙境,惟愁再上难。
身去银河近,衣沾玉露寒。
云中日已赤,山外夜初残。
即此是仙境,惟愁再上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月:月亮。临:照在。
峰顶:山顶。
坛:祭祀或修行的场所。
气爽:空气清新。
觉:感到。
天宽:天空开阔。
身:身体。
去:离开。
银河:天上的银河。
近:接近。
衣:衣服。
沾:沾染。
玉露:冰冷的露水。
寒:寒冷。
云中:云层中。
日已赤:太阳变红。
山外:山的另一边。
夜初残:夜晚刚开始消退。
即此:就在这里。
是:是。
仙境:如梦如幻的地方。
惟愁:只忧虑。
再上:再次攀登。
难:困难。
翻译
月亮照在山顶的坛场上,感觉空气清新,天空显得格外开阔。我仿佛离银河很近,衣服都被寒冷的玉露打湿了。
云层中的太阳已经变成了红色,山外的夜晚刚开始消退。
这里就是仙境,只是担心自己难以再次攀登上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中登山仙境的景象,充满了超脱尘世、亲近自然之美。首句“月临峰顶坛,气爽觉天宽”设置了一种宁静而开阔的氛围,月光洒在山顶的祭坛上,给人以清新和广阔的感觉。
接下来的“身去银河近,衣沾玉露寒”则描写了诗人登高望远,仿佛能够触及天上的星辰,其衣服也被夜晚的露水沾湿,增添了一份仙境般的神秘感和清冷。
“云中日已赤,山外夜初残”透露出时间的流转,从白昼到夜晚的过渡,诗人在山中观察到了这一天地间的自然变化。
最后,“即此是仙境,惟愁再上难”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个仙境般美好场景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于再次攀登至此之难的忧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幅超凡脱俗的仙境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