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朽岂颊拟,一笔能写生
出处:《挽王宓草》
清 · 吴敬梓
白鬓负人望,今见玉棺成。
高隐五十载,画苑推耆英。
箧贮宣和谱,图藏佛菻形。
九朽岂颊拟,一笔能写生。
毫端臻神妙,墨晕势纵横。
装池抽玉燮,观者愕然惊。
悬金在都市,往往收奇赢。
幽居三山下,江水濯尘缨。
窗前野竹秀,户外汀花明。
挥手谢人世,缑岭空箫声。
卿辈哀挽言,或恐非生平。
顾陆与张吴,卓然身后名。
高隐五十载,画苑推耆英。
箧贮宣和谱,图藏佛菻形。
九朽岂颊拟,一笔能写生。
毫端臻神妙,墨晕势纵横。
装池抽玉燮,观者愕然惊。
悬金在都市,往往收奇赢。
幽居三山下,江水濯尘缨。
窗前野竹秀,户外汀花明。
挥手谢人世,缑岭空箫声。
卿辈哀挽言,或恐非生平。
顾陆与张吴,卓然身后名。
注释
白鬓:满头白发。玉棺:贵重的棺材,常用于形容尊贵者的葬礼。
高隐:隐居高位,指德高望重的隐士。
耆英:年高德劭的杰出人物。
宣和谱:北宋宣和年间的艺术作品目录。
佛菻:古地名,今土耳其。
九朽:形容经历多次腐朽,这里指画作年代久远。
一笔能写生:一笔勾勒出活生生的形象。
毫端:笔尖。
墨晕:墨色的晕染。
愕然:惊讶的样子。
悬金:极有价值的艺术品。
幽居:隐居在偏僻的地方。
尘缨:象征世俗的烦恼。
野竹:野生的竹子。
汀花:水边的花朵。
缑岭:地名,可能指某处名胜。
哀挽言:哀悼的挽歌。
顾陆:古代著名画家。
张吴:古代著名画家。
翻译
满头白发的人寄托希望,如今亲眼见到玉棺完成。他隐居五十载,艺术界尊他为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他的箱子里珍藏着北宋宣和年间的作品,画卷中描绘着佛菻(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土耳其)的景象。
即使历经九次腐朽,他的画作仍生动逼真,一笔一划都仿佛有生命。
他的笔触达到神妙境界,墨色流动,气势磅礴。
他的画作装裱精美,观赏者无不惊讶。
他的画作价值连城,在市井间常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
他深居在三山之下,江水洗净了他的尘世烦恼。
窗前的野竹清秀,窗外的汀花明亮。
他挥手告别尘世,缑岭上只留下空洞的箫声。
你们的挽歌哀伤,或许并不完全符合他的生活实情。
他如顾陆、张吴一样,身后名声卓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画家王宓的风貌和艺术成就。开篇“白鬓负人望,今见玉棺成”两句,既形象地描绘了王宓年迈须发如雪、背负着他人的期望,又透露出他的作品如同玉石雕刻般完美无瑕。"高隐五十载,画苑推耆英"表明王宓的艺术生涯长达半个世纪,其画作被后人推崇为佳作。
接下来的“箧贮宣和谱,图藏佛菻形”则指出他的作品不仅保存着古代绘画法式,更蕴含了对佛教造像的深刻理解。"九朽岂颊拟,一笔能写生"赞美王宓用笔至精至简,能够以最简单的一笔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毫端臻神妙,墨晕势纵横"进一步描绘了他的画作中线条的灵动和墨色的渲染,表现出了画家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装池抽玉燮,观者愕然惊"则是对王宓作品之美丽和震撼力度的赞叹。
"悬金在都市,往往收奇赢"可能是在说他的画作常被悬挂于都市中的显眼处,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从而获得不俗的评价。紧接着“幽居三山下,江水濯尘缨”转向描绘画家的隐逸生活,他选择在三座山下的幽静之地居住,那里的江水清澈,与世俗的喧嚣相比,更显得宁静而纯净。
"窗前野竹秀,户外汀花明"则是对他居所环境的描绘,这里有着翠绿的野生竹子和明亮的庭院之花。"挥手谢人世,缑岭空箫声"表达了画家对于尘世纷扰的一种超然态度,他似乎在告别红尘,同时也留下了一种清高脱俗的声音。
最后,“卿辈哀挽言,或恐非生平”可能是在说王宓的画作和他的人格魅力,在后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哀思,甚至怀疑这些是否出自常人。"顾陆与张吴,卓然身后名"则是说他的声誉在顾、陆、张、吴等人的赞誉中传扬开来,他的名字和艺术成就被后世所铭记。
整首诗通过对画家王宓生活和艺术的描绘,以及他作品所表现出的超凡造诣,展现了作者对于这位画家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