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装舒国簪貂坐,何似钟山策蹇回
出处:《题荆公祠》
宋 · 徐宝之
草树荒凉门半开,管祠人去不曾来。
漫装舒国簪貂坐,何似钟山策蹇回。
后世诗名高北斗,向时国论冷残灰。
近儒作记存东庑,一丈寒碑立翠苔。
漫装舒国簪貂坐,何似钟山策蹇回。
后世诗名高北斗,向时国论冷残灰。
近儒作记存东庑,一丈寒碑立翠苔。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草树:形容草木凋零。荒凉:无人打理,显得空旷。
门半开:门没有完全关上。
管祠人:看守祠庙的人。
不曾来:从未出现过。
漫装:随意打扮。
舒国簪貂坐:穿着官服,坐着貂皮垫。
何似:哪里比得上。
钟山策蹇回:在钟山拄杖而归,意指隐居。
后世诗名:后人的诗名。
高北斗:超过北斗星,形容极高。
向时:当时。
国论:国家的议论。
冷残灰:被遗忘,如同冷灰。
近儒:近来的学者。
作记:撰写事迹。
存东庑:保存在东厢房。
一丈寒碑:高大的石碑。
立翠苔:上面长满青苔。
翻译
草木凋零,门半掩着,看守祠庙的人已经很久没来了。随意地穿着官服,坐在貂皮垫上,哪里比得上在钟山策杖而归的自在。
他的诗名在后世高过北斗,当时的国家议论却像冰冷的残灰般被遗忘。
近来的学者写下了他的事迹,保存在东厢房里,一丈高的石碑上长满了青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荆公祠的荒凉景象,祠堂门户半开,看守者久未现身,显得空寂无人。诗人感慨地想象如果荆公(王安石)能像当年骑驴归隐那样,坐在简朴的环境中,或许更能体现他的本色。诗人称赞荆公的诗才,认为其名声超越北斗,而他在世时的政论却未能得到当时的认同,犹如冷落的残灰。最后,诗人提到后世学者虽有记录,但祠堂中仅有一座寒碑,被翠苔覆盖,更显孤独与岁月的痕迹。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