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
出处:《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
唐 · 白居易
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
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
伏閤三上章,戆愚不称旨。
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
凤诏停舍人,鱼书除刺史。
冥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
我自得此心,于兹十年矣。
馀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
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
昔予贞元末,羁旅曾游此。
甚觉太守尊,亦谙鱼酒美。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
尚拟拂衣行,况今兼禄仕。
青山峰峦接,白日烟尘起。
东道既不通,改辕遂南指。
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
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
是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
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
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
伏閤三上章,戆愚不称旨。
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
凤诏停舍人,鱼书除刺史。
冥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
我自得此心,于兹十年矣。
馀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
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
昔予贞元末,羁旅曾游此。
甚觉太守尊,亦谙鱼酒美。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
尚拟拂衣行,况今兼禄仕。
青山峰峦接,白日烟尘起。
东道既不通,改辕遂南指。
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
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
是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
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
注释
太原:古地名,今山西太原。庸且鄙:平凡且鄙陋。
不次恩:非同寻常的恩赐。
伏閤:上书言事。
戆愚:愚直。
圣人:对君主的尊称。
大体:大局,整体。
凤诏:皇帝的诏书。
舍人:官职名,这里指翰林学士。
鱼书:古代传递文书的称呼,这里指任命状。
刺史:古代地方官职名。
冥怀:内心深藏,不露声色。
行止:行动,去留。
馀杭:古地名,今浙江杭州。
江汜:江边。
海门山:余杭的山名,指钱塘江入海口附近的山。
贞元末:唐德宗贞元年间的末期。
羁旅:漂泊在外。
鱼酒:鱼和酒,泛指美食。
江海兴:归隐江湖的兴致。
沧浪水:古诗文中常用来指代清澈的江河,也有隐逸之意。
兼禄仕:同时担任官职,领取俸禄。
蓝溪:地名,可能指浙江的蓝溪,也可能泛指蓝色的溪流。
翻译
太原有个普通人,自认为平庸鄙陋。年老时遇到非同寻常的恩赐,得以从困境中解脱。
既然有了发言之地,希望能帮助朝廷治理。
三次上书直言,却因愚直不合圣意。
圣明的君主顾全大局,宽容我免于一死。
停止了舍人的任命,改任我为刺史。
淡然面对荣辱,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我有这样的胸怀,已有十年了。
余杭是个著名的地方,城郭临江而建。
已经想象到海门山,潮水的声音仿佛在耳边。
以前我在贞元年末,旅居此地也曾游览。
那时觉得太守地位尊崇,也了解这里鱼美酒香。
于是产生了归隐江湖的兴致,常常羡慕那沧浪之水。
还打算拂袖而去,何况现在身兼官职。
青山连绵起伏,白天烟尘四起。
向东的道路不通,只好转向南方。
从秦地到楚越,行程浩渺五千余里。
听说有位贤明的主人,且热爱山水。
这次出行颇为满意,所经历的都值得记录。
骑马过蓝溪,美好的旅程就此开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太原到达杭州,途经蓝溪的旅程。诗中表达了诗人的个性与志向,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在开篇,诗人自述其为人庸且鄙,但得到了老恩人的提拔,从而有机会辅佐朝廷。这部分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品格和政治理想的自我认知,以及对上层社会的态度。随后,诗人描绘了自己多次向朝廷进言却未被采纳的经历,这表明他虽有才华但并非顺风顺水。
接着,诗人转向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他提到自己的精神寄托——自然美景,并通过对馀杭名郡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江海之兴的向往。昔日羁旅游历的记忆,以及对太守尊者的敬仰,共同构筑了一幅诗人个人情感和志趣的画面。
最后,诗人描绘了自己行走于青山白水之间,对浩荡江山的赞美,以及对于贤主人和好山水之地的向往。策马度蓝溪,标志着胜利之旅的开始,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赞叹,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个人经历与情感的展现,勾勒出一个有抱负、追求理想且热爱自然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