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比来多病卧环堵,低头不茹亦不吐全文

比来多病卧环堵,低头不茹亦不吐

出处:《酬海公即次元韵
宋 · 沈辽
早游诸方见佛祖,若能开口便相许。
长爱当时王老师,不开粗言反细语。
大道逍遥本不遐,青天万里孤鸿举。
比来多病卧环堵,低头不茹亦不吐
上座何为相示来,龙驹岂烦伯乐顾。
更须归去造丈室,擎拳便是诸魔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的《酬海公即次元韵》。沈辽以禅宗思想入诗,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见解。

首句“早游诸方见佛祖”,诗人以“早游”描绘了自己对佛法的追求与探索,仿佛在众多的修行之地遇见了佛祖,暗示了他内心的觉醒与智慧的启迪。接着,“若能开口便相许”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与人分享佛法,传播智慧的愿望,体现了他的慈悲与开放精神。

“长爱当时王老师,不开粗言反细语。”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某位老师的敬仰之情,认为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细腻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而非粗鲁的训斥。这反映了教育与沟通的艺术。

“大道逍遥本不遐,青天万里孤鸿举。”这两句诗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将“大道”比作自由翱翔的孤鸿,形象地描绘了追求真理与自由的精神状态,同时也隐含着对孤独与独立思考的赞美。

“比来多病卧环堵,低头不茹亦不吐。”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态,表达了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内省,即使身处狭小的空间,也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自足。

“上座何为相示来,龙驹岂烦伯乐顾。”这两句诗中,诗人以“上座”自指,邀请高人指点迷津,同时以“龙驹”比喻自己的才华,希望得到伯乐的赏识与指导。这既是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也是对知音相遇的渴望。

最后,“更须归去造丈室,擎拳便是诸魔路。”诗人提出了一种修行的路径,即回归内心,通过拳法(可能象征着某种内在的力量或修炼方式)来对抗心中的魔障,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教育、自我修养以及人生追求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