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运相寻绎,世道亦如兹
出处:《和陶渊明拟古九首》
元末明初 · 戴良
天运相寻绎,世道亦如兹。
王孙泣路旁,宁似开元时。
所以古达人,是心无磷缁。
弁髦视轩冕,草泽去不疑。
西方有一士,与世亦久辞。
介然守穷独,富贵非所思。
岂不瘁且艰,道胜心靡欺。
恨无史氏笔,为君振耀之。
谁是知音者,请试弦吾诗。
王孙泣路旁,宁似开元时。
所以古达人,是心无磷缁。
弁髦视轩冕,草泽去不疑。
西方有一士,与世亦久辞。
介然守穷独,富贵非所思。
岂不瘁且艰,道胜心靡欺。
恨无史氏笔,为君振耀之。
谁是知音者,请试弦吾诗。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仿照陶渊明的风格所作,主题是对世道变迁和个人操守的感慨。首句“天运相寻绎,世道亦如兹”描绘了世间万物循环往复,世事沧桑变化的景象。接下来通过“王孙泣路旁,宁似开元时”表达了对盛世不再、人心浮躁的忧虑,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相呼应。
诗人推崇古代达人的高尚情操,“是心无磷缁”,意指他们内心纯净,不受世俗污染。他们看待官位如同弁髦,即使身处草野也不改其志。“西方有一士,与世亦久辞”则赞美了一个坚守穷困、不慕富贵的隐士形象。他虽生活艰难,但道义胜于一切,毫不动摇。
最后两句“恨无史氏笔,为君振耀之”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隐士未能得到历史记载的遗憾,希望能有人能像史家那样,将他的高尚品德发扬光大。结尾“谁是知音者,请试弦吾诗”则是向读者发出呼吁,寻找能理解并欣赏自己诗歌中隐士精神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世道和个人操守,赞扬了坚守道义的隐士,并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