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未必珠能空老蚌,岂期玄不与童乌全文

未必珠能空老蚌,岂期玄不与童乌

出处:《焦彦昭失中子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相逢地下果何如,自谓情钟亦太愚。
未必珠能空老蚌,岂期玄不与童乌
且怜商也无三罪,尚喜徐卿有二雏。
万事尽归天予夺,速宜收泪谢玄夫。

鉴赏

这首诗《焦彦昭失中子》是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一个父亲失去儿子的故事,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

首联“相逢地下果何如,自谓情钟亦太愚。”开篇即以疑问句式,描绘了主人公在地下与儿子重逢时的复杂心情,既表达了对儿子的深切思念,又暗含对自己情感过于执着的反思。这里的“情钟”比喻对儿子深厚的情感,而“愚”则可能是指过分沉溺于情感之中,忽略了现实的残酷。

颔联“未必珠能空老蚌,岂期玄不与童乌。”运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珠能空老蚌”出自《庄子·外物》,意指珍珠并非自然生成,而是由蚌壳孕育而成,暗示儿子的离世并非偶然,而是命运的安排。第二个“玄不与童乌”出自《淮南子·说林训》,意为玄鸟(即燕子)不会将幼鸟遗弃,这里用来反衬儿子的离世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命运不可预测的无奈。

颈联“且怜商也无三罪,尚喜徐卿有二雏。”引用了《史记·商君列传》中的故事,商鞅被车裂后,其子商良得以保全性命,表达了对失去儿子的悲痛中,还能找到一丝安慰的心情。同时,也借用了《后汉书·徐稚传》中的故事,徐稚有两个儿子,以此来表达对失去儿子的哀伤中,还能看到其他家庭的幸福,从而获得一些宽慰。

尾联“万事尽归天予夺,速宜收泪谢玄夫。”总结全诗,指出世间的一切都由命运主宰,无论是得还是失,都是天意的安排。最后劝告自己,应该尽快从悲伤中解脱出来,接受命运的安排,向命运低头。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释放,也是对命运的一种顺应和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悲剧时寻求心理平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