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作客胡不去,梅柳向人春又生
出处:《长安行寄人》
明 · 宗臣
长安客子伤春情,出门愁听朝啼莺。
关山作客胡不去,梅柳向人春又生。
江头萝荔怀楚佩,席上夔龙愁汉缨。
胡马至今日夜急,塞鸿何事东南征。
人生去住不得意,愧尔山中餐石英。
关山作客胡不去,梅柳向人春又生。
江头萝荔怀楚佩,席上夔龙愁汉缨。
胡马至今日夜急,塞鸿何事东南征。
人生去住不得意,愧尔山中餐石英。
鉴赏
这首《长安行寄人》由明代诗人宗臣所作,通过对长安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与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首联“长安客子伤春情,出门愁听朝啼莺”,开篇即点明主题,长安的游子在春天里感到忧伤,出门时听到早起的黄莺啼鸣,更添了几分愁绪。这里通过自然界的鸟鸣声,巧妙地映射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关山作客胡不去,梅柳向人春又生”,进一步深化了游子的孤独与无奈。他本想离开这充满羁绊的关山,却未能如愿,只能眼看着梅柳在春风中再次绽放生机,仿佛在嘲笑他的无力与彷徨。
颈联“江头萝荔怀楚佩,席上夔龙愁汉缨”,运用典故,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相融合。江边的藤蔓仿佛怀念着古代楚国的佩饰,宴席上的嘉宾则因国家的困境而愁容满面。这一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尾联“胡马至今日夜急,塞鸿何事东南征”,以动物的动态形象,表达了对时局动荡不安的忧虑。胡马日夜急驰,似乎预示着战乱频仍;而南飞的大雁为何要向东南迁徙,这一疑问暗含了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最后一句“人生去住不得意,愧尔山中餐石英”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不满与自我反省。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选择留下还是离开,都难以达到满意的状态,对此感到深深的遗憾和自责。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