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任臣朔饥,俯就博士慢
宋末元初 · 仇远
早从方外游,志不在婚宦。
采薇陟西山,采藻涉南涧。
拄杖仅过眉,短衣不掩骭。
一为火宅累,渐觉有忧患。
难任臣朔饥,俯就博士慢。
大胜国子师,三年腹藜苋。
栖迟行路难,坚忍为客惯。
昔为泛泛凫,今为嗷嗷雁。
幸免箠楚虑,官事粗易办。
曷不归孤山,梅花腊前绽。
采薇陟西山,采藻涉南涧。
拄杖仅过眉,短衣不掩骭。
一为火宅累,渐觉有忧患。
难任臣朔饥,俯就博士慢。
大胜国子师,三年腹藜苋。
栖迟行路难,坚忍为客惯。
昔为泛泛凫,今为嗷嗷雁。
幸免箠楚虑,官事粗易办。
曷不归孤山,梅花腊前绽。
注释
方外:指世俗之外,超脱尘世的地方。婚宦:婚姻和仕途。
采薇:古代隐士常以采薇为生活象征,表示清贫的生活。
陟:登高。
骭:小腿骨,这里指露出小腿。
火宅:比喻充满烦恼和危险的世间。
臣朔:汉代人扬雄的字,这里借指自己。
藜苋:野菜,形容生活简陋。
栖迟:漂泊不定,流离失所。
泛泛:形容像水鸟一样自由自在。
嗷嗷雁:形容困苦无助的雁群。
箠楚:鞭打,拷问。
孤山:杭州西湖边的孤山,隐士逋居之地。
腊前:农历十二月前,即冬季。
翻译
早年我游历方外,志向并非追求婚姻和仕途。在西山采薇,南涧取藻,生活简朴。
手杖仅能过眉,短衣遮不住膝盖。
深感世间如火宅,忧虑渐生。
难以忍受官场饥饿,勉强接受低微职位。
胜过国子监的老师,三年来食蔬果度日。
流浪生活艰难,但坚韧已成习惯。
昔日像自由的野鸭,如今却似哀鸣的大雁。
庆幸免于鞭打之苦,公事虽繁也应付自如。
何不回归那座孤山,梅花在腊月前已悄然绽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归乡的深切渴望。诗人以第一人称表达了自己早已离开家园,在外漂泊的心境,以及对于功名利禄毫无兴趣,只愿采集山间野草,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即便如此,现实的困扰与忧患仍然无法避免,诗人感慨于仕途之艰难,不得不暂时屈服于世俗。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西山、南涧、梅花等,诗人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以及对大自然的依恋。同时,诗中还流露出一种坚韧不拔、习惯于困难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摆脱世俗羁绊,归向那份孤独而纯净的心灵寄托之地——山中的梅花。整首诗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一首蕴含深情且意境清新的旅途思归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