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守庐次,两回来涧边
出处:《下赤山岭过渡至石子涧别施八评事》
宋 · 梅尧臣
三年守庐次,两回来涧边。
临塘爱鱼乐,近竹见人贤。
今我西归日,逢君小隐年。
重将车马去,惊起野鸥眠。
临塘爱鱼乐,近竹见人贤。
今我西归日,逢君小隐年。
重将车马去,惊起野鸥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三年:历时三年。庐:简陋的房屋,这里指隐居之处。
涧边:山涧旁边。
临塘:面对池塘。
鱼乐:钓鱼的乐趣。
近竹:靠近竹林。
见人贤:看见人都觉得他们贤能。
西归:向西返回。
小隐年:小小的隐居生活。
重:再次。
车马:车辆和马匹。
野鸥:野生的鸥鸟。
眠:睡眠。
翻译
三年来守庐居,两次来到涧水边。我喜爱池塘边钓鱼的乐趣,靠近竹林见到的人都显得贤良。
今日我西行的日子,恰逢你在此隐居的时光。
再次驾车马离去,却惊扰了栖息的野鸥睡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下赤山岭过渡至石子涧别施八评事》,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施八在石子涧的告别场景。首句“三年守庐次,两来回涧边”表达了诗人在此地与施八共度的时光,三年间多次来访,对涧边景色和友情印象深刻。接下来的“临塘爱鱼乐,近竹见人贤”通过描绘喜爱塘边游鱼和欣赏竹林中贤者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的赞赏。
“今我西归日,逢君小隐年”点明了诗人即将离开,而施八正过着隐居生活,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重将车马去,惊起野鸥眠”,以车马远行惊扰了栖息的野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以及对宁静环境的留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日常细节和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诗的平淡而深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