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返照和烟至,槛外浮云带雨飞
出处:《秋日东山三司诸公雅集》
明 · 李学一
万仞山头一振衣,凌空楼阁自霏微。
山间返照和烟至,槛外浮云带雨飞。
古庙石坛仙蕨长,丹梯风露俗尘稀。
攀跻兴尽扶藜下,赖有明珠照乘归。
山间返照和烟至,槛外浮云带雨飞。
古庙石坛仙蕨长,丹梯风露俗尘稀。
攀跻兴尽扶藜下,赖有明珠照乘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东山的壮丽景象与雅集之乐。首句“万仞山头一振衣,凌空楼阁自霏微”以动态的画面开篇,仿佛诗人轻挥衣袖,便登上了高耸入云的山峰,只见那凌空而建的楼阁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山间返照和烟至,槛外浮云带雨飞”两句,将视线从山顶拉回山间,夕阳的余晖与山间的烟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而朦胧的画面;而远处的浮云则带着细雨飘过,为这静谧的山景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古庙石坛仙蕨长,丹梯风露俗尘稀”则转向对山中古迹的描写,古老的庙宇、石坛上生长着仙蕨,透露出一种远离尘世的神秘与宁静;而通往这些圣地的丹梯(通往仙境的阶梯)上,只有清风与露水,没有世俗的喧嚣,更显其清幽与纯净。
最后,“攀跻兴尽扶藜下,赖有明珠照乘归”表达了登山的乐趣与满足感。诗人登高望远,尽兴之后,缓缓下山,手中握着的明珠仿佛是这次雅集的见证,照亮了归途,也照亮了内心的喜悦与收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登山的独特魅力与雅集的高雅氛围,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又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