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儒冠误,谋生事事疏
出处:《次韵谢元寿》
宋 · 吴锡畴
曾被儒冠误,谋生事事疏。
洲无千树橘,家有五车书。
叠石和苔斸,移梅带雪锄。
好非人所好,习气未能除。
洲无千树橘,家有五车书。
叠石和苔斸,移梅带雪锄。
好非人所好,习气未能除。
注释
儒冠:儒家的帽子,代指儒家学问。谋生:谋取生计。
疏:疏忽,不擅长。
洲:水中的陆地。
千树橘:大片橘林。
五车书:形容书籍极多。
叠石:堆砌石头。
斸:挖土,此处指种树。
移梅:移植梅花。
带雪锄:在下雪时锄地。
好:喜好。
人所好:他人所喜欢的。
习气:长期养成的习惯或风气。
翻译
曾经被儒家学问耽误,对谋生之事却疏于应对。家乡的洲上没有大片的橘林,家中却堆积着五车的书籍。
石头被堆叠起来,上面长满了青苔,移栽梅花时带着雪锄劳作。
喜好并非他人所共有的,旧习气一时难以去除。
鉴赏
这首诗语言平实,意境淡远,体现了诗人对于书籍的喜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曾被儒冠误,谋生事事疏”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为功名所累、谋求生计而不得其法的感慨。"洲无千树橘,家有五车书"则描绘了一种宁愿拥有一方书海,不羡慕外界的繁华生活。接下来的“叠石和苔斸,移梅带雪锄”写出了诗人在自然中修养、移植花木的景象,表现了对自然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好非人所好,习气未能除"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个性和喜好的自信,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转变心境的不易。这不仅是个人喜好的坚持,也是对传统儒家观念的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个人理想生活,展现了诗人超脱物欲、向往自然纯粹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