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须造玄默,乃可发三粲
出处:《以墨一品饷叔夏》
宋 · 胡寅
人墨两相磨,此语昔贤叹。
平生几两屐,何用积不散。
未忘文字耳,四宝且同案。
陶泓有润泽,毛颖称词翰。
论交楮先生,相厚不相贯。
直须造玄默,乃可发三粲。
南山太古松,盈壑凌霄汉。
煤珠贵轻远,胶结要坚捍。
脩圭及圆饼,脱手千金焕。
寄君亦何意,往作文房伴。
君子万卷读,胸次春冰泮。
翻水即千篇,烨若云锦烂。
猎华将食实,以道自澡盥。
当年伏蒲疏,慨欲排世难。
民瘼今益深,山谷宁可玩。
请君携此宝,慎勿比医炭。
恭惟上隆宽,缮写臣谨按。
当从黝然处,凛有光芒观。
继君诸皇祖,勋德侑清祼。
平生几两屐,何用积不散。
未忘文字耳,四宝且同案。
陶泓有润泽,毛颖称词翰。
论交楮先生,相厚不相贯。
直须造玄默,乃可发三粲。
南山太古松,盈壑凌霄汉。
煤珠贵轻远,胶结要坚捍。
脩圭及圆饼,脱手千金焕。
寄君亦何意,往作文房伴。
君子万卷读,胸次春冰泮。
翻水即千篇,烨若云锦烂。
猎华将食实,以道自澡盥。
当年伏蒲疏,慨欲排世难。
民瘼今益深,山谷宁可玩。
请君携此宝,慎勿比医炭。
恭惟上隆宽,缮写臣谨按。
当从黝然处,凛有光芒观。
继君诸皇祖,勋德侑清祼。
拼音版原文
翻译
人与墨相互研磨,古人对此曾感叹不已。一生穿了多少双木屐,为何还要堆积不散。
心中不忘文字之道,笔墨纸砚同置案头。
陶制砚台充满润泽,毛笔堪称书写之宝。
与楮先生论交情深,但不拘泥形式。
必须达到深远宁静,才能激发创作灵感。
南山古松高耸入云,如同珍贵的煤炭。
煤炭虽轻,但胶结紧密,象征坚固团结。
修长的圭玉和圆润的墨饼,价值千金。
我把它们赠予你,希望成为你的书房伴侣。
君子博览群书,胸中冰雪消融。
翻阅书籍如江河翻涌,灿烂如云锦。
读书如猎取精华,以道修身洗涤。
当年伏案疾书,志在排忧解难。
百姓疾苦如今更深,怎能只顾游玩。
请珍视这些宝物,切勿与医疗用炭相比。
皇上恩泽深厚,臣谨记在心。
从墨的深沉中领悟,光芒自然显现。
继承先祖遗志,功绩美德配享祭祀。
注释
昔贤:古代贤人。屐:木屐,古人穿的鞋。
积:堆积。
文字耳:指文字之道。
四宝:笔墨纸砚。
陶泓:陶制的砚台。
毛颖:毛笔。
楮先生:对纸张的敬称。
玄默:深远宁静。
南山:指高山。
煤珠:比喻珍贵的煤炭。
胶结:紧密连接。
脩圭:修长的圭玉。
民瘼:百姓的疾苦。
医炭:医疗用的炭。
隆宽:宏大宽容。
黝然:深黑色。
勋德:功勋和美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胡寅所作的《以墨一品饷叔夏》,诗人以墨作为礼物赠予叔夏,寓含深厚的文化意蕴。诗中通过“人墨两相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墨的珍视。诗人感慨墨的珍贵,不仅因其书写价值,更因其象征着学问与道德,能洗涤人心,启发智慧。
“南山太古松”一句,借松树的坚韧比喻墨的持久耐用,而“煤珠贵轻远,胶结要坚捍”则强调墨的制作工艺和品质要求。诗人进一步指出,这不仅是物质的馈赠,更是精神的寄托,希望叔夏能以此墨为伴,读书万卷,提升自我。
诗中还提及了古人伏蒲疏(书写工具)的典故,表达了对传统文人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注,提醒叔夏勿忘民生疾苦。最后,诗人以对皇家祖先的崇敬和对自己职责的庄重态度,表达了对这份墨品的崇高期待,希望它能成为传承勋德的载体。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展示了墨的美学价值,又寄寓了深远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胡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人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