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月落恰当花落候,钟声还被鼓声催全文

月落恰当花落候,钟声还被鼓声催

出处:《挽黄摄之
明 · 成鹫
柳坡渡口熟黄梅,正好尝酸去不回。
月落恰当花落候,钟声还被鼓声催
身随白业归乡井,头戴黄冠上夜台。
净埽庭前晒经石,迟君于此曝龙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送别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哀悼之情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首句“柳坡渡口熟黄梅”,以“熟黄梅”点明时节,暗示了离别的氛围。黄梅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渡口边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逝者惋惜。

“正好尝酸去不回”一句,既指出了离别时的酸楚,也暗含了对逝者的不舍与怀念。离别是苦涩的,一旦离去,便再无回头之日。

“月落恰当花落候,钟声还被鼓声催。”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哀愁。月落花谢,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而钟声与鼓声交织,既是时间的流逝,也是对逝者的悼念。钟声悠长,鼓声沉重,它们共同构成了送别仪式的背景音乐,增添了哀伤的氛围。

“身随白业归乡井,头戴黄冠上夜台。”这里描述了逝者归乡的过程,身随白业(可能指的是白色的棺材)回到故乡,头戴黄冠(佛教僧侣的标志),表明逝者已踏入另一个世界。这一句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对佛教信仰的理解和接受。

“净埽庭前晒经石,迟君于此曝龙腮。”最后两句描绘了后人在逝者墓前的祭奠活动。清扫庭院,晾晒佛经石,这些动作充满了宗教色彩,体现了对逝者的纪念与信仰的延续。而“曝龙腮”可能是指在墓前摆放供品,供品上的龙腮寓意吉祥,寄托了生者对逝者的祝福与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仪式活动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以及对生命、死亡、信仰的思考。它不仅是一首悼亡诗,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让人在缅怀中感受到生命的庄严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