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虽有输倕,巧曷施焉全文

虽有输倕,巧曷施焉

出处:《朴庵诗为顾生作
明 · 王世贞
子有精庐,有巢是师。
结绳为枢,剪茅而茨。
太朴不琢,以还吾天。
虽有输倕,巧曷施焉
太朴不饰,以保吾素。
虽有五采,曷如其故。
蛾眉自妍,混沌畏之。
身既隐矣,安用文为。
子庵曰朴,请对以默。
诗不云乎,不大声色。

鉴赏

这首诗名为《朴庵》,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是对“朴”的哲学思想的深刻阐述。诗中通过描述一个“子有精庐”,即一个简朴的居所,来象征回归自然、追求本质的生活态度。诗人强调了“太朴不琢”、“太朴不饰”的理念,即真正的美和价值在于其原始、未加雕琢的状态,而非外在的装饰和修饰。

诗中的“结绳为枢,剪茅而茨”描绘了一种原始、简朴的生活方式,使用最简单的材料建造住所,与自然和谐共存。这种生活状态被比喻为“以还吾天”,即回归自然的本质,与天地合一。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有巧匠倕的技艺,也无法改变这种简朴的本质,因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原始状态,而非外在的巧夺天工。

接着,诗中提到“虽有五采,曷如其故”,意指虽然色彩斑斓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但真正的美在于保持事物的本色,即“曷如其故”。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崇尚,认为真正的美在于事物的自然状态,而非人为的修饰。

“蛾眉自妍,混沌畏之”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认为自然界的美丽无需人工雕琢,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存在。最后,“身既隐矣,安用文为”强调了内在精神的追求,认为一个人如果内心充实,外在的文饰反而显得多余。

整首诗通过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的崇尚,表达了诗人对于返璞归真、追求本质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