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荒相若鬼,敌喜国如梦
介甫书颠狂,子瞻书豪纵。
穆穆司马公,落墨必谨重。
邪异贤亦殊,朝局成一閧。
宵磨党碑名,俘掠花石贡。
贵贱在公道,残帖今传诵。
遗书问九郎,无异鹄鹜讽。
忽忆停云帖,书势相伯仲。
结体取宽平,挫笔少纵送。
固知任诚悫,或少智术控。
誉王已过厚,任蔡良可痛。
独惜通鉴稿,细书失充栋。
此石仅八寸,其价璆璧共。
倖免佞人污,壶卢未押缝。
易生信慷慨,如石充僧供。
坳墨谨洗涤,廉棱戒磨砻。
作我方正友,泚笔岂敢弄。
嗟哉六月相,昊天不祚宋。
绍述肆诋诬,天怒神怨恫。
政荒相若鬼,敌喜国如梦。
居洛十八载,伏如鸡处瓮。
有园甚荒率,忘机到仆从。
花药助读书,独乐不与众。
我意独慕此,守黑甘无用。
点易滴新泉,石田春可种。
谁能考凤墅,抱残誇博综。
穆穆司马公,落墨必谨重。
邪异贤亦殊,朝局成一閧。
宵磨党碑名,俘掠花石贡。
贵贱在公道,残帖今传诵。
遗书问九郎,无异鹄鹜讽。
忽忆停云帖,书势相伯仲。
结体取宽平,挫笔少纵送。
固知任诚悫,或少智术控。
誉王已过厚,任蔡良可痛。
独惜通鉴稿,细书失充栋。
此石仅八寸,其价璆璧共。
倖免佞人污,壶卢未押缝。
易生信慷慨,如石充僧供。
坳墨谨洗涤,廉棱戒磨砻。
作我方正友,泚笔岂敢弄。
嗟哉六月相,昊天不祚宋。
绍述肆诋诬,天怒神怨恫。
政荒相若鬼,敌喜国如梦。
居洛十八载,伏如鸡处瓮。
有园甚荒率,忘机到仆从。
花药助读书,独乐不与众。
我意独慕此,守黑甘无用。
点易滴新泉,石田春可种。
谁能考凤墅,抱残誇博综。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之洞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和历史事件的感慨之作。诗中提到的“介甫”、“子瞻”、“司马公”等人皆为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如王安石、苏轼和司马光。诗人通过比较他们的书法风格,赞美司马光的书法严谨厚重,与王安石的狂放和苏轼的豪放形成对比。
诗中还提及了北宋末年的政治纷争,如党争和“党碑”、“花石纲”的故事,暗示了朝局的动荡。诗人对司马温公(司马光)的残帖砚表示珍视,认为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价值,尽管只是半片残石,但仍能引起人们的敬仰。
诗人感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手稿未能得以完整保存,而这块砚台却成为珍贵的文物。他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人物如司马光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北宋衰亡的哀叹和对当时政治腐败的批评。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的志趣,表示愿意像司马温公那样坚守正直,即使身处逆境也能自得其乐,享受读书的乐趣。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