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曾出龙门称弟子,感知惟有寸心丹全文

曾出龙门称弟子,感知惟有寸心丹

宋 · 刘克庄
身于七邑最孤寒,每辱黄堂刮眼看。
乍可郡无九年蓄,要令民受一分宽。
公闲去伴种司谏,我懒思寻靖长官。
曾出龙门称弟子,感知惟有寸心丹

注释

身:自己。
七邑:七个县。
孤寒:贫穷、寒微。
辱:羞辱。
黄堂:古代县级官署,代指地方官员。
刮眼:审视、挑剔。
乍可:宁可。
九年蓄:多年的积蓄。
要令:一定要做到。
一分宽:一丝宽恕或优惠。
公闲:您有空闲。
伴种司谏:陪伴负责谏议的官员。
靖长官:指有德行的长官。
龙门:比喻显赫的地位或难关。
弟子:门生。
寸心丹:真心诚意,赤诚之心。

翻译

我身处在这七个县中最贫寒的地方,每次受到地方官员的审视都让我感到羞辱。
宁可让郡府没有九年的积蓄,也要让百姓得到哪怕一分的宽裕。
您空闲时去陪伴负责谏议的官员,我则懒于寻找像靖长官那样的贤人。
我曾以您的门生身份走出困境,对我而言,唯有赤诚之心铭记您的恩德。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属于送别诗。全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不舍与赞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哀伤与无奈。

“身于七邑最孤寒,每辱黄堂刮眼看。”这里的“七邑”指的是官职或职务较低的地方,诗人自称在这样的地方感到极度的孤独和冷清。每当走进朝堂,即便是最繁华的地方,也只能用力睁大眼睛去寻找可以交流的人,这种情形反映出诗人的心境之寂寞。

“乍可郡无九年蓄,要令民受一分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地方官员的期望。希望能够在任期间做到为民造福,让百姓能得到实惠,即便是微小的恩泽也是难得的。

“公闲去伴种司谏,我懒思寻靖长官。”这里的“公闲”指的是朋友即将离去,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朝政的关心和不满。诗人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清廉长久的官员来治理国家。

“曾出龙门称弟子,感知惟有寸心丹。”这一句中,“龙门”通常指的是科举考试通过的地方,而“称弟子”则是表示对某位师傅或前辈的尊敬。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展示了自己的学养和对知识的尊重,同时“感知惟有寸心丹”则强调了内心深处对于真挚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如官场的冷酷与民生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