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日已应无两造,清宵时复望三台
出处:《沅州简刘主事》
明 · 薛瑄
潇洒沅州旧宪台,早秋持节自天来。
池边脩竹知谁种,窗外寒梅待我开。
永日已应无两造,清宵时复望三台。
知音更遇鹓行侣,客里如何不放怀。
池边脩竹知谁种,窗外寒梅待我开。
永日已应无两造,清宵时复望三台。
知音更遇鹓行侣,客里如何不放怀。
鉴赏
此诗《沅州简刘主事》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通过对沅州的描绘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首联“潇洒沅州旧宪台,早秋持节自天来”,开篇即以“潇洒”二字点出沅州的自然风光之美,同时暗示了沅州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以“早秋持节自天来”描绘自己在秋天初至之时,带着使命来到沅州的情景,既显其风度,也透露出一丝官场生涯的庄严与肃穆。
颔联“池边脩竹知谁种,窗外寒梅待我开”,转而描写沅州的自然景观。池边的修竹,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窗外的寒梅,仿佛在等待诗人的到来,共同营造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这两句通过植物的生长状态,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期待。
颈联“永日已应无两造,清宵时复望三台”,进一步深化了对沅州的赞美之情。白天的沅州,宁静和谐,没有纷争与对立;夜晚的沅州,则是诗人思绪飞扬之时,他仰望星空,心中充满了对理想与道德的追求。这里的“三台”可能象征着朝廷的高层,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高尚品德的向往。
尾联“知音更遇鹓行侣,客里如何不放怀”,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以及身处异乡的复杂心情。在沅州这个陌生的地方,能够遇到理解自己的朋友,无疑是一种慰藉。即便身在客中,但有了知音相伴,心中的忧愁与孤独感得到了缓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沅州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理想与道德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