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备兕虎江蛟螭,尔杖未折莫汝危
出处:《题惟晤师斑竹杖》
宋 · 强至
蜀江濯锦含文漪,竹生江岸初绿滋。
锦波一浸入竹肌,万洗不落斑在皮。
又闻泪点洒舜妃,遗迹渐染传今时。
搯不受爪滑可持,隐起高节无屈攲。
江神虽宝莫自私,烟根忽逐霜刀离。
截而为杖得者谁,庞眉大士今一枝。
斑斓颇与坏衲宜,朝跻山巅暮江湄。
山备兕虎江蛟螭,尔杖未折莫汝危。
足力自健无险巇,安用童子两肩为。
当年常竹纹无奇,犹托变化神葛陂。
况此已是斑龙儿,长恐一旦风云随。
复整头角还天逵,未必久为师有之。
锦波一浸入竹肌,万洗不落斑在皮。
又闻泪点洒舜妃,遗迹渐染传今时。
搯不受爪滑可持,隐起高节无屈攲。
江神虽宝莫自私,烟根忽逐霜刀离。
截而为杖得者谁,庞眉大士今一枝。
斑斓颇与坏衲宜,朝跻山巅暮江湄。
山备兕虎江蛟螭,尔杖未折莫汝危。
足力自健无险巇,安用童子两肩为。
当年常竹纹无奇,犹托变化神葛陂。
况此已是斑龙儿,长恐一旦风云随。
复整头角还天逵,未必久为师有之。
拼音版原文
{
翻译
蜀江的水像锦绣般绚丽,蕴含着文化的涟漪。新竹生长在江边,初生的绿色充满生机。
江水浸润竹身,即使清洗万遍,也无法抹去斑驳的痕迹。
泪滴洒落在舜妃的遗迹上,痕迹逐渐流传至今。
竹杖虽然光滑,但不易滑落,展现出高洁的节操,挺直不歪斜。
江神虽珍爱,但竹杖最终被取走,落入庞眉大士之手。
这斑斓的竹杖与破旧的僧袍相配,早晚在山巅江边行走。
山中有猛兽,江中有蛟龙,你的竹杖未断,你无需惧怕危险。
你的脚力强健,无需依赖童子肩扛,山路再险也无所畏惧。
昔日平凡的竹纹,也能寄托神奇的变化,如葛陂一般。
如今这斑驳的竹杖,如同龙纹,我担心它会随着风云变幻而消失。
你整理好头角,回归自然的道路,不一定会长久属于师门。
注释
蜀江:四川的江。濯:洗涤。
锦:锦绣。
竹:竹子。
初绿滋:新生的绿色。
肌:肌肤。
斑在皮:斑点留在竹皮上。
泪点:泪痕。
舜妃:古代传说中的女子。
遗迹:遗留的痕迹。
爪:指竹杖。
攲:倾斜。
江神:江中神灵。
私:独占。
烟根:竹根。
庞眉大士:形容有德行的长者。
一枝:一支竹杖。
斑斓:色彩斑斓。
坏衲:破旧的僧衣。
山巅:山顶。
江湄:江边。
兕虎:犀牛和老虎。
蛟螭:蛟龙和螭龙。
折:折断。
危:危险。
险巇:险峻崎岖。
童子:小孩。
常:平常。
葛陂:地名,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地。
斑龙儿:斑驳如龙的竹杖。
头角:比喻人的才智。
天逵:自然的道路。
师有之:属于师门的。
鉴赏
这首宋诗《题惟晤师斑竹杖》通过描绘蜀江边生长的斑竹,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和象征意义。诗人以蜀江的碧波洗涤竹身,比喻斑竹的洁净与坚韧,"万洗不落斑在皮"表达了其纹理的鲜明和不易磨灭。接下来,诗人联想到舜妃的传说,斑竹承载着历史的痕迹,成为高尚品德的象征。
斑竹杖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暗示持有者的德行高洁,"庞眉大士今一枝"赞美了老师的尊贵。斑竹与破旧僧衣相得益彰,无论在山巅还是江边,都显得适宜且坚韧。诗人告诫老师,尽管环境险恶,但凭借自身的力量和智慧,无需依赖他人,斑竹杖本身就能提供保护。
最后,诗人感叹斑竹杖的来历不凡,如同神龙变化而成,担心它有一天会回归自然,但同时也期待它能长久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引导学识。整首诗寓言性强,借斑竹杖赞美了师德的崇高和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