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甘口生疾苦口药,芳洁无如蔬笋气全文

甘口生疾苦口药,芳洁无如蔬笋气

出处:《匡公啖荔歌
明 · 邓云霄
庐山之精化匡公,平吞彭蠡洗心胸。
五蕴吹转法轮风,尾闾归墟洞不穷,其中暗与南溟通。
南溟荔熟当炎夏,火珠遍缀芳林下。
甘美如割云山蜜,香甜不数扶南蔗。
外披绛绡内玉肤,色味双绝天下无。
皎然西施并子都,来呈香酥献醍醐。
匡公与荔结缘久,一闻荔熟垂涎久。
词客园林凡几家,家家荔落匡公手。
抛壳纷纷红雪飞,入口滚滚糖槽漏。
遗核在地日数斗,翻令见者惊欲走。
拍手笑东坡,自矜三百颗。
若持饷匡公,日日还遭饿。
匡公大嚼更怀归,行住常餐兼坐卧。
人言丹荔王百果,封公荔王制曰可。
问公腹中何所如,蠡湖溟海趋尾闾。
信我前言良不虚。
不然啖后茗碗还五十,滔滔荡荡安能储?南人畏荔热太毒,公腹清凉乐有馀。
试问甘露门,何如荔中味。
我言半偈公须记,色香佛法所最忌。
此物曾经驰驿骑,千人万人相枕死。
至今犹怨太真妃,玉肤红粉空妍媚。
甘口生疾苦口药,芳洁无如蔬笋气
知公心似絮沾泥,勿使香魂入梦迷。
满口莲华宣梵呗,本来无物是菩提。
吁嗟丹荔休多携。

鉴赏

这首《匡公啖荔歌》由明代诗人邓云霄创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庐山之精化为匡公,其与南溟相通,所产荔枝品质超群,甘美香甜,色泽诱人。诗中不仅赞美了荔枝的美味,也借喻了匡公的品性与修为,将荔枝与佛教中的“甘露”相提并论,寓意深刻。

诗开篇即以庐山之精化为匡公起兴,庐山之水汇聚成彭蠡湖,洗涤心灵,象征着匡公的高洁与纯净。接着描述了匡公与荔枝的深厚缘分,以及荔枝的生长环境和独特风味,如“南溟荔熟当炎夏”,“甘美如割云山蜜”,“色味双绝天下无”。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荔枝的形态、味道、色泽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于荔枝林中,品尝其鲜美。

随后,诗中借东坡之典故,表达了对匡公的喜爱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荔枝的珍贵与稀缺。诗中提到“抛壳纷纷红雪飞,入口滚滚糖槽漏”,形象地描绘了吃荔枝时的场景,以及其带来的甜蜜享受。而“遗核在地日数斗,翻令见者惊欲走”则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珍贵。

诗的最后部分,诗人通过对比,指出荔枝虽美味,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健康问题,提醒人们要适度享用。同时,诗人也借荔枝与佛教中的“甘露”相联系,表达了对纯净、清新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整体而言,《匡公啖荔歌》不仅是一首赞美荔枝的美食诗,更是通过对荔枝的描绘,寄托了对高洁品格、自然之美以及生命智慧的深思。邓云霄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人文情感与哲理思考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