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怅回车上野桥
出处:《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
唐 · 羊士谔
女几山头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
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怅回车上野桥。
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怅回车上野桥。
注释
女几山头:指代某个具体的山头。春雪消:春天的雪开始融化。
路傍:道路旁边。
仙杏:神话中所说的仙人所种的杏树。
发柔条:长出柔软的新枝条。
心期:内心的期待或约定。
欲去:想要离开。
知何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惆怅:感到忧郁、失落。
回车:掉转马车。
上野桥:驶向野外的小桥。
翻译
女几山头的春雪已经消融路边的仙杏树发出柔嫩的新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景象,女几山头的雪已经消融,路旁的杏树发出了柔软的新枝。诗人心中充满了离去的愿望,但又不确定何时能够实现,内心充满了惆怅的情绪。在回程途中,诗人在野桥上驻足回望,这个画面表达了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留恋。
羊士谔作为唐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春日山野之景抒发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女几山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
诗中的“心期欲去知何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迫切与不安,他渴望摆脱尘世的喧嚣,回到自然纯净的环境中去寻找精神的栖息。然而,这种愿望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实现日期,因此只能在心里默默期盼。
“惆怅回车上野桥”一句,更是诗人情感的深化。在归途中,诗人站在野桥上,不仅是对眼前的风景有一份留恋,更是对过去美好的时光有一种不舍。这里的“惆怅”,既包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也蕴含了对往昔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复杂情感,是一篇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