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盖棺了,新乐锁蛛丝
出处:《范蜀公挽词二首 其二》
宋 · 黄庭坚
公在昭陵日,文章近赤墀。
空嗟伏生老,不侍迩英帷。
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
谁言盖棺了,新乐锁蛛丝。
空嗟伏生老,不侍迩英帷。
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
谁言盖棺了,新乐锁蛛丝。
注释
公:指代皇帝或者尊称。昭陵:唐朝皇帝唐玄宗的陵墓。
赤墀:皇宫中的红色台阶,象征皇权。
伏生:古代学者,此处可能暗指作者或某位有才学但未得重用的人。
迩英帷:皇帝的近臣或文学之士的群体。
去国:离开京城。
三虎:比喻多次的艰难险阻或离开的次数多。
一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贤者,此处可能指优秀的音乐人才。
盖棺:人死后。
新乐:新的音乐。
锁蛛丝:形容音乐如蛛丝般细微且持久缠绕。
翻译
您在昭陵之时,文章才华接近皇宫红墙。徒然感叹伏生年迈,未能侍奉在皇帝身边。
离开京都已有多次,如同多次避开猛虎,只期待听到美好的韶乐。
谁说人死万事休,死后仍有新的音乐如蛛丝般缠绕心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为范蜀公(具体身份未明)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范蜀公在昭陵(可能是某位皇帝的陵墓)时期才华横溢,文章接近朝廷中枢的赞美。诗人感慨范蜀公年事已高,未能继续侍奉在皇帝身边,暗示了一种仕途上的遗憾。
"空嗟伏生老,不侍迩英帷",这里引用了伏生的故事,表达对范蜀公未能像伏生那样在晚年仍被朝廷重用的惋惜。"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意指范蜀公离开朝廷多次,如同伏生等待时机,但始终未能如愿,暗含对他的际遇的同情和期待。
最后两句"谁言盖棺了,新乐锁蛛丝",以盖棺定论的常语反问,表达了对范蜀公生命未竟、才华未展的深深感叹,用"新乐锁蛛丝"比喻他的思想和才情仿佛被尘封,如同蛛丝般细微而难以施展。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惋惜和敬仰之情的挽诗,通过对范蜀公一生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其人品和才学的深刻理解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