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中原地,犹思一战收
出处:《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 其四》
宋 · 黄庭坚
汉皇勤远略,晚节相千秋。
不足中原地,犹思一战收。
圣朝方北顾,斜日倚东楼。
庙算知无敌,寒儒浪自愁。
不足中原地,犹思一战收。
圣朝方北顾,斜日倚东楼。
庙算知无敌,寒儒浪自愁。
注释
勤远略:指帝王的远大战略和谋略。千秋:形容时间长久,此处指影响深远。
中原地:指中原地区,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
庙算:古代对战争的深思熟虑和策划。
寒儒:贫穷或出身低微的读书人。
翻译
汉皇致力于长远的策略,晚年仍展现出非凡的谋略。即使中原之地已不在掌控中,他还渴望一战收复失地。
在强盛的朝廷正北望边疆之际,夕阳映照在东楼之上。
深思熟虑的军事计划无人能敌,但寒门儒生却徒然忧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其四)》。诗中,黄庭坚以汉代皇帝的勤于边疆治理为引子,赞扬了君主在晚年仍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他表达了对恢复中原领土的渴望,即使目前难以实现,仍然期待着能有一次决战来达成目标。诗中“圣朝方北顾”一句,暗示了朝廷的战略重点仍在北方,而“斜日倚东楼”则描绘了登楼眺望的场景,寓含时光流逝之意。
诗人进一步强调,朝廷的谋略无人能敌,然而作为寒门儒生的自己却无用武之地,只能徒然忧虑。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感慨,展现了对国家大势的思考和个人抱负的无奈,体现了黄庭坚深沉的历史意识和自我反思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