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化冰蚕作冰茧,上天下地成冰壶
彤云挂树凝翠歇,九根灼烂红炉中。
黑菟喘啸风不起,紫蛟嗔卧潜幽宫。
燕然山高倚绝壁,下有凌阴厚千尺。
阿谁琢雪开琼花,贮向玉壶寒照骨。
层冰底下浴蚕虫,口吐茧丝成五色。
冰姿入火热不焦,那识人间烁金石。
苍生病暍死道途,左拥右扇唤不苏。
愿化冰蚕作冰茧,上天下地成冰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六龙:象征火的力量或神话中的神兽。
彤云:红色的云彩。
九根灼烂:形容火势炽烈。
黑菟:传说中的动物,此处可能象征风暴。
紫蛟:紫色的蛟龙,可能象征神秘力量。
燕然山:古代边塞名山,此处象征高远之地。
烁金石:形容事物经受高温而不变质。
冰蚕:虚构的生物,能适应极寒环境。
翻译
祝融驾驭着六条神龙,火轮喷出炽热的火焰照亮天空。彤云如树挂满天际,翠绿的颜色仿佛静止,九根大火柱在红炉中燃烧。
黑色的兔子气息急促,风却无法吹起;紫色蛟龙怒吼沉睡在深宫中。
燕然山高耸入云,依靠在险峻的峭壁上,山下阴凉深达千尺。
是谁在冰雪中雕琢出洁白的花朵,储存在玉壶中,寒冷的光芒照耀骨髓。
冰层之下,蚕虫在冰水中沐浴,吐出五彩斑斓的丝线。
冰蚕即使身处火热之中也不受损伤,怎会理解世间万物的熔化和坚韧。
苍龙因酷暑而病倒在路上,左右无人救助,呼唤也无人回应。
我愿化身为冰蚕,结成冰茧,无论天上地下,都成为寒冷的庇护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充满了神话色彩和幻想成分。开篇“祝融掷火驱六龙,火轮吐焰烧长空”两句,以激烈的笔触展现了天地间的一场奇异之战,祝融作为古代传说中的火神,驱逐着六龙,火焰冲天,构建了一幅宏大的画面。
接下来的“彤云挂树凝翠歇,九根灼烂红炉中”则描绘了火与自然界的融合,彤云如同火云一般悬挂于树间,而那九根红色的光芒,如同炽热的炉火,在这场幻想的图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诗人随后笔锋一转,“黑菟喘啸风不起,紫蛟嗔卧潜幽宫”展现了另一番情景,似乎是一种平和与宁静的氛围,但这平和之下却蕴含着力量,如同那潜藏在深宫中的紫蛟。
“燕然山高倚绝壁,下有凌阴厚千尺”一句,则描绘了一座巍峨而又神秘的山峰,其背后隐藏着浓重的阴霾和神秘的力量。
紧接着,“阿谁琢雪开琼花,贮向玉壶寒照骨”两句,以精美绝伦的笔触描绘了雪花与琼花的美丽,以及那玉壶中冰冷而又透明的水质,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在“层冰底下浴蚕虫,口吐茧丝成五色”这两句中,诗人展现了奇特的生命力和自然变幻,其中那蚕虫能够在冰冷之中存活,并且还能吐出五色的丝线,是对自然界多样性和生命力的赞美。
“冰姿入火热不焦,那识人间烁金石”则是一种神话般的描写,将冰与火的矛盾统一,表达了一种超越常理的艺术追求和哲思。
随后的“苍生病暍死道途,左拥右扇唤不苏”两句,则转向了现实世界中生命的脆弱与死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反映出对人类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愿化冰蚕作冰茧,上天下地成冰壶”则是诗人的一个美好愿望,将那奇异的生命力和变幻的自然景象凝结为永恒之物,构建出一座跨越天地的冰晶宫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与想象,以及对生命、死亡和超凡境界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