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山河随逝水,千年臣节重民彝
出处:《过蒙恬墓》
明 · 江源
西北精兵阃外麾,将军一死竟何为。
只缘峻法基秦始,不是奸谋中李斯。
二世山河随逝水,千年臣节重民彝。
路人指点荒坟处,欲采溪毛一奠之。
只缘峻法基秦始,不是奸谋中李斯。
二世山河随逝水,千年臣节重民彝。
路人指点荒坟处,欲采溪毛一奠之。
鉴赏
这首诗《过蒙恬墓》由明代诗人江源所作,通过对蒙恬墓的凭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蒙恬的深沉感慨与敬仰之情。
首联“西北精兵阃外麾,将军一死竟何为”,开篇即以蒙恬在边疆指挥大军的英勇形象起笔,随后提出疑问,为何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会以身殉国,引人深思。这里不仅描绘了蒙恬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也暗含了对其命运的惋惜与不解。
颔联“只缘峻法基秦始,不是奸谋中李斯”,进一步揭示了蒙恬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通过对比秦始皇的严苛法律和李斯的奸诈阴谋,诗人暗示了蒙恬的冤屈与不公,同时也对权力斗争中的牺牲者表示了深切同情。
颈联“二世山河随逝水,千年臣节重民彝”,将视角转向历史的长河,指出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如同逝去的流水,而蒙恬的忠贞不渝却如同千年不变的道德准则,永远铭记于人心。这一联既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是对蒙恬高尚品德的颂扬。
尾联“路人指点荒坟处,欲采溪毛一奠之”,描绘了一幅普通人凭吊英雄墓地的画面。通过“路人”这一普通人的视角,诗人强调了蒙恬虽已离世,但其精神与事迹仍被后人铭记与敬仰。最后的“欲采溪毛一奠之”,则以具体行动表达了对蒙恬的悼念之情,体现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与怀念。
综上所述,《过蒙恬墓》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的深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蒙恬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权力、忠诚与牺牲主题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