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老臣聊报国,仁声敢谓入人深
出处:《四用喜雨韵三首 其三》
宋 · 吴潜
北岑飞雨过南岑,远嶂晴明近嶂阴。
老桧婆娑方午色,孤桐摇落忽秋音。
庭稀雁鹜飞符檄,海绝鲸鲵伏斧砧。
此是老臣聊报国,仁声敢谓入人深。
老桧婆娑方午色,孤桐摇落忽秋音。
庭稀雁鹜飞符檄,海绝鲸鲵伏斧砧。
此是老臣聊报国,仁声敢谓入人深。
注释
北岑:北山。南岑:南山。
远嶂:远处的山峰。
晴明:晴朗明亮。
老桧:老松树。
婆娑:弯曲摇曳。
孤桐:孤独的梧桐。
秋音:秋天的声音。
雁鹜:大雁和鸭子。
符檄:命令或文书。
鲸鲵:鲸鱼和鳄鱼。
斧砧:砧板(比喻杀戮)。
聊报国:姑且报效国家。
仁声:仁德之名。
入人深:深入人心。
翻译
北山的雨刚刚飘过南山,远处的山峰在晴空下清晰,近处的山峰却笼罩在阴云中。老松树在正午时分显得扭曲婆娑,孤独的梧桐忽然传来秋天的落叶声。
庭院中稀疏地有大雁和鸭子飞过,仿佛传递着某种命令或文书,大海深处没有了鲸鱼和鳄鱼的踪影,它们静静地伏在砧板上等待宰杀。
这是我这个老臣姑且以这种方式报效国家,我的仁德之名不敢说深入人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四用喜雨韵三首(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北岑飞雨过南岑,远嶂晴明近嶂阴。”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山岭间云雨交织的景象,北面的山岑上空飘着细雨,而南面则是晴朗的天气,远处的山峰显得明亮,近处的山峰却笼罩在阴影之中。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中光与暗、动与静并存的美感。
“老桧婆娑方午色,孤桐摇落忽秋音。”这里,老桧树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有些婆娑(即枝叶茂密而稍带倦意),孤零零的桐树则随着风的吹拂发出了一丝秋天的萧瑟之声。这两句通过对植物生长状态和声音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季节更迭和自然界的动感。
“庭稀雁鹜飞符檄,海绝鲸鲵伏斧砧。”庭院中偶尔有雁鹜飞过,仿佛在空中划出吉祥的符号,而大海之下,巨大的鱼类(鲸鲵)则静静地躲藏着,就像是在等待着什么。这两句诗以庭院和大海为背景,展现了一个既有生机又蕴含神秘力量的世界。
“此是老臣聊报国,仁声敢谓入人深。”最后两句表达的是诗人作为一位年迈的臣子,对国家的忠心不减,而那仁厚的声音(可能指君王之声),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这既是对诗人个人的情感宣泄,也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于国事的关怀和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他对国家的忠诚。其用意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