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争搜罗,安得真迹如许多
出处:《敬跋伯祖濠叟公墨迹后》
清末近现代初 · 杨圻
元明以降篆者少,五百年间谁压倒。
国朝惟有濠叟公,邓公完白称二老。
公书通神天下知,子孙安敢赞一辞。
岂无馀子称笔力,汗流籍湜神已疲。
此书当日寄我祖,我父受之赐我守。
煌煌真气扑眉宇,何况手泽为人后。
忆公作书必先酒,光绪之初我尚幼。
松醪满盎墨满斗,大笔如林插左右。
须眉如雪飞巨肘,一见惊喜不敢走。
三十年来云烟过,兼金一帧家家摩。
大江南北争搜罗,安得真迹如许多。
今对此书更悲泣,王祖装池王考笔。
王祖王考非人间,空窗开卷墨光湿,嗟嗟人兮人兮不如物。
国朝惟有濠叟公,邓公完白称二老。
公书通神天下知,子孙安敢赞一辞。
岂无馀子称笔力,汗流籍湜神已疲。
此书当日寄我祖,我父受之赐我守。
煌煌真气扑眉宇,何况手泽为人后。
忆公作书必先酒,光绪之初我尚幼。
松醪满盎墨满斗,大笔如林插左右。
须眉如雪飞巨肘,一见惊喜不敢走。
三十年来云烟过,兼金一帧家家摩。
大江南北争搜罗,安得真迹如许多。
今对此书更悲泣,王祖装池王考笔。
王祖王考非人间,空窗开卷墨光湿,嗟嗟人兮人兮不如物。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杨圻对他的伯祖濠叟公书法作品的敬跋。诗中首先赞叹了自元明以来篆书人才的稀少,而濠叟公在国朝时期以其精湛的篆书技艺与邓完白并称“二老”,可见其书法造诣之高。诗人强调濠叟公的书法通神,连子孙都不敢妄加赞美,暗示其作品的非凡。
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曾亲眼目睹濠叟公创作时的情景,松酒墨浓,豪放挥毫,其书法气势磅礴,令人惊叹。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真迹难以留存,大江南北的收藏家争相搜求,但真迹却寥寥无几。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因为这幅墨迹不仅承载着家族的传承,更是与先祖王祖和考父的密切联系。他感叹人世变迁,物是人非,书法作品的永恒与人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濠叟公书法艺术的深深敬仰和对时光流逝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