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饭黄粱,浑忘梦中梦
下子分苦甘,甘贱苦蒙宠。
西山律候晚,春种夏苗茸。
秋花深入云,风浪绮霞动。
灌溉以时节,牧放远原陇。
岁登蜗负归,兔径行错总。
积架连云根,藁秸乱墟冢。
赤茎堕钗股,黑实盈缶瓮。
锐首师郭尖,骈结友张仲。
一身多模棱,四角腹膨肿。
舂开铁屑飞,磨溜尘粉冻。
溲和陶甄手,灰火助培拥。
剂坚视铁石,薄厚拟轻重。
不问镜月图,行至齐眉捧。
杵洼新炒香,揉以牛羊湩。
不托递炊饼,芹美思贡奉。
来牟莫我贻,桄榔尚珍送。
大宛来苜蓿,与尔俱阘茸。
中都千贵人,侍食姬环拱。
流匙滑玉粒,雕胡不在供。
四海会万珍,方丈无点空。
戎獠犬豕性,真可糠秕共。
有客饭黄粱,浑忘梦中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神农: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始祖。播:播种。
赐:给予。
羌荍麦:古代作物名。
律候:季节变化的规律。
茸:幼小、嫩绿。
蜗负:蜗牛背负。
错总:交错杂乱。
藁秸:稻草、秸秆。
铁屑:铁磨出的细小颗粒。
陶甄:制作陶器的工具。
灰火:燃烧后的灰烬和火焰。
剂坚:坚固的陶器。
黄粱:比喻虚幻或美好的事物。
翻译
神农播撒众多谷物,赐予羌族荆麦种子。籽粒分苦甜,甜的便宜而苦的受宠爱。
西山的季节规律晚,春天播种夏天苗儿嫩。
秋天花朵高入云端,风吹云动如绮霞翻滚。
灌溉遵循时节,放牧在遥远的高原和田垄。
丰收后蜗牛背粮归,兔径交错满目皆是。
堆积的谷物连根高耸,草料杂物散落在坟冢旁。
红色茎秆如钗股垂落,黑色果实装满陶罐。
郭尖锐头的农夫,张仲并肩结伴。
一人身兼多种角色,腹部鼓胀像四方。
舂米时铁屑飞扬,磨石研磨尘土冻结。
陶工之手揉捏陶土,灰烬火势助其烧制。
陶器坚固如铁石,厚薄之间衡量轻重。
不再追求镜月图景,只愿亲手捧起美食。
新炒的谷物香气扑鼻,加入牛羊乳汁搅拌。
不再依赖递送糕饼,只想献上芹菜佳肴。
来牟稻米无人赠送,桄榔却送来珍贵馈赠。
大宛的苜蓿也到来,与你共享粗朴生活。
中都有许多尊贵之人,围绕着侍女享用美食。
菜肴细腻如玉粒,雕胡(小米)不再是主要供应。
四海汇聚万般珍馐,宴席上却无一丝空缺。
戎獠人如猪狗般贪婪,与糠秕无异。
有人享用黄粱美梦,全然忘记现实与梦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耕生活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和对自然恩赐的赞美。开篇即写“神农播百谷,赐羌荍麦种”,将农业的起源归功于远古的神农氏,展示了对农业先驱者的尊崇之情,同时也突显了麦子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几句,“下子分苦甘,甘贱苦蒙宠。西山律候晚,春种夏苗茸”,描绘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展现了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乐趣。
“秋花深入云,风浪绮霞动”则是对丰收景象的细腻描写,而“灌溉以时节,牧放远原陇”又强调了农事活动必须顺应季节变化的理念。
在下半首中,“岁登蜗负归,兔径行错总。积架连云根,藁秸乱墟冢”等句子,则是对收获后的场景进行生动描述,展示了丰富的农产品和忙碌的农民形象。
在“赤茎堕钗股,黑实盈缶瓮。锐首师郭尖,骈结友张仲”等句中,诗人用鲜明的画面展现了农具的使用和农作物的收成,更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增添了一份亲切感。
接着,“一身多模棱,四角腹膨肿。舂开铁屑飞,磨溜尘粉冻”等句,则是对铁犁锄头、牛羊助力的细节刻画,以及农具使用过程中的动态美。
“不问镜月图,行至齐眉捧。杵洼新炒香,揉以牛羊湩”则写出了食物的准备和享用的情景,而“不托递炊饼,芹美思贡奉”等句,则表现了对美味食品的期待与供奉。
最后,“来牟莫我贻,桄榔尚珍送。大宛来苜蓿,与尔俱阘茸。中都千贵人,侍食姬环拱”等句,是对丰富食物和美好生活的享受,以及对远方来的人带来的珍奇食品的喜悦。
整个诗篇通过对农耕、收获、食品准备与享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农业社会的繁荣,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和生活美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