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陪妓女争调乐,欲赏宾朋预课诗
出处:《柴司徒宅牡丹》
唐 · 李中
暮春栏槛有佳期,公子开颜乍拆时。
翠幄密笼莺未识,好香难掩蝶先知。
愿陪妓女争调乐,欲赏宾朋预课诗。
只恐却随云雨去,隔年还是动相思。
翠幄密笼莺未识,好香难掩蝶先知。
愿陪妓女争调乐,欲赏宾朋预课诗。
只恐却随云雨去,隔年还是动相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暮春:春季的末尾。栏槛:栏杆。
佳期:美好约定。
公子:贵族青年。
开颜:笑容展开。
乍拆:初次绽放。
翠幄:绿色的帷帐。
密笼:紧密包围。
莺:黄莺。
未识:尚未察觉。
好香:美妙香气。
蝶先知:蝴蝶先感知到。
妓女:歌妓。
争调乐:争艳斗乐。
宾朋:宾客朋友。
预课诗:预先欣赏诗歌。
却随:随着。
云雨:比喻欢乐或变化无常。
隔年:到来年。
动相思:深深思念。
翻译
暮春时节栏杆边有个美好的约定,公子的笑容初次绽开的时候。绿色帷帐紧密笼罩着,黄莺尚未察觉,美妙的香气却早被蝴蝶感知。
我愿意陪伴歌妓们争艳斗乐,想要预先欣赏宾客朋友们的诗歌。
只怕这欢聚如云雨般转瞬即逝,到来年春天,我依然会深深思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宴饮图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开篇“暮春栏槛有佳期”即设定了一个温馨而愉悦的时刻,公子笑容满面,似乎是在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接下来的“翠幄密笼莺未识”和“好香难掩蝶先知”,则是对牡丹花的赞美。翠幔指的是牡丹盛开时四周形成的一种保护或装饰,莺鸟在这里代表着细腻的感受,而蝶则象征着生命中的轻盈与自由,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美好得令人沉醉的氛围。
“愿陪妓女争调乐,欲赏宾朋预课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和歌女们一同享受音乐的愉悦,以及对朋友间共同吟咏诗词的期待,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生活中的艺术享受有着浓厚的情感。
然而,在这美好情境中,诗人也不忘表达对即将逝去的担忧。末句“只恐却随云雨去,隔年还是动相思”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以及人们在面对分离时不可避免的相思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人间聚散的一种无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