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南天竺,平欺震旦人
出处:《达磨真赞 其二》
宋 · 释慧空
一出南天竺,平欺震旦人。
九年皮髓尽,冷地忽翻身。
不思折却当门齿,更向空棺遗只履。
而今脚下无几何,不是当年留下底。
九年皮髓尽,冷地忽翻身。
不思折却当门齿,更向空棺遗只履。
而今脚下无几何,不是当年留下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的《达磨真赞(其二)》。诗中以达摩祖师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达摩祖师坚韧不拔、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
首句“一出南天竺,平欺震旦人”开篇即点明了达摩祖师从遥远的南天竺而来,以其非凡的智慧和修为,超越了当时中国的凡人,预示着他的到来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九年皮髓尽,冷地忽翻身”描述了达摩祖师在华九年,深入修行,历经磨难,最终在寂静之地突然领悟,实现了精神上的巨大飞跃。这里运用了“皮髓尽”这一形象的比喻,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艰苦与彻底的身心净化。
“不思折却当门齿,更向空棺遗只履”进一步揭示了达摩祖师的超然境界。他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甚至不畏惧死亡,留下了象征佛法传承的“只履”,寓意着佛法的永恒流传。
最后,“而今脚下无几何,不是当年留下底”表达了对达摩祖师精神遗产的深刻反思。这句话暗示,尽管时间流逝,但达摩祖师留下的精神财富依然影响深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追求真理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达摩祖师生平事迹的简练叙述,以及对其精神境界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佛教中关于修行、觉悟与传承的核心理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达摩祖师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