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僧画屏中,往往多八十
出处:《宿灵岩赠长老敏行》
宋 · 王十朋
篮舆谢公岭,杖屦矩罗室。
净名访维摩,一庵仅容膝。
寻僧画屏中,往往多八十。
平生看不足,灵岩最奇绝。
老禅蜀中来,心印传佛日。
脚力穷天下,称此为第一。
兹山昔未开,藏闭最深密。
倘不遇熙朝,造物肯容出。
孙公赋天台,胜地尚遗佚。
我欲续金声,愿借山中笔。
净名访维摩,一庵仅容膝。
寻僧画屏中,往往多八十。
平生看不足,灵岩最奇绝。
老禅蜀中来,心印传佛日。
脚力穷天下,称此为第一。
兹山昔未开,藏闭最深密。
倘不遇熙朝,造物肯容出。
孙公赋天台,胜地尚遗佚。
我欲续金声,愿借山中笔。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宿灵岩赠长老敏行》。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灵岩山的住宿经历以及对长老敏行的赠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灵岩山的奇绝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篮舆谢公岭,杖屦矩罗室”以“篮舆”和“杖屦”描绘了登山的过程,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净名访维摩,一庵仅容膝”则通过典故,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灵岩山的隐秘与清幽。
“寻僧画屏中,往往多八十”一句,巧妙地将现实与想象结合,通过“画屏”这一意象,展现了灵岩山的古老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山中僧侣的修行岁月之长。
“平生看不足,灵岩最奇绝”表达了作者对灵岩山美景的赞叹与喜爱,认为其景色独特,令人难以忘怀。
“老禅蜀中来,心印传佛日”通过描述长老敏行的来历与修为,进一步突出了灵岩山与佛教文化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体现了长老的智慧与慈悲。
“脚力穷天下,称此为第一”赞美了长老敏行的修行与成就,将其视为天下第一,表达了对长老的高度评价与尊敬。
“兹山昔未开,藏闭最深密”强调了灵岩山的历史悠久与隐秘性,暗示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文化价值。
“倘不遇熙朝,造物肯容出”表达了对当前时代能够发现并欣赏灵岩山美景的庆幸,同时也对自然界的恩赐表示感激。
“孙公赋天台,胜地尚遗佚”通过引用前人的作品,对比了灵岩山与天台山的相似之处,同时表达了对灵岩山未被充分发掘的遗憾。
“我欲续金声,愿借山中笔”表达了作者希望继续传承与发扬灵岩山的文化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长老敏行的敬仰与合作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灵岩山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内涵的丰富,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宗教的深刻感悟与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