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饶诗趣,苔纹剩酒钱
僚属吁垂首,门徒泣拥鞯。
柴舟遵海泊,卉服趁鸥眠。
景色饶诗趣,苔纹剩酒钱。
从知东海上,不数二疏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司成东湖周先生退休归隐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周先生解官归隐的决心与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首联“明时公辅望,解组意合坚”,点明了周先生在明治时代,作为公辅(即宰相)的期望,但最终决定解下官职,回归自然,其决心坚定。这里“解组”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辞官之意,同时也暗示了官场束缚的解脱。
颔联“僚属吁垂首,门徒泣拥鞯”,描绘了周先生辞官时的情景。僚属们叹息着低下了头,门徒们则哭泣着围绕在他的马鞍旁,表达了对周先生的不舍与敬仰之情。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周先生在官场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也体现了他与周围人的深厚情感。
颈联“柴舟遵海泊,卉服趁鸥眠”,进一步描绘了周先生归隐后的场景。他乘坐简陋的木舟,沿着海边航行,与自然和谐共处。而“卉服趁鸥眠”则形象地表现了他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仿佛与鸥鸟一同入眠,体现了归隐生活的宁静与自由。
尾联“景色饶诗趣,苔纹剩酒钱”,点出了归隐生活中的诗意与乐趣。无论是周围的景色还是自然界的苔藓,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成为了周先生创作灵感的源泉。同时,“苔纹剩酒钱”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乐联系起来,暗示了周先生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能在心灵上得到满足与愉悦。
最后一句“从知东海上,不数二疏贤”,表达了对周先生归隐行为的高度赞扬。这里的“二疏贤”指的是西汉时期的两位著名隐士疏广和疏受,他们以高洁的品行和超脱的智慧受到后世的尊敬。通过将周先生与“二疏贤”相提并论,诗人肯定了周先生归隐的价值与意义,认为他的行为同样值得后人学习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周先生归隐过程及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