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任衰迟逼,心怜少壮同
出处:《甲子立秋》
明 · 李孙宸
海国知秋早,凉生萍末风。
候虫吟四壁,疏雨落孤桐。
齿任衰迟逼,心怜少壮同。
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笼。
候虫吟四壁,疏雨落孤桐。
齿任衰迟逼,心怜少壮同。
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海国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微妙变化。首句“海国知秋早”点明地点与时节,暗示着远离大陆的海岛在秋天来得更为明显。接着,“凉生萍末风”一句,以微风吹过浮萍表面带起的凉意,形象地描绘出初秋的凉爽气息。
“候虫吟四壁,疏雨落孤桐”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与凄清。候虫的低吟和稀疏的雨滴落在孤独的梧桐上,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寂寥氛围。这种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生命的律动。
“齿任衰迟逼,心怜少壮同”两句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牙齿的衰弱是身体衰老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他将自己与年轻时的自己相比较,流露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珍惜。
最后,“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笼”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不甘于被生活束缚,渴望自由的心境。这里的“髀肉”借指肌肉萎缩,常用来比喻人老体衰。诗人却说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也不愿意像囚鸟一样被困在樊笼之中,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海国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由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