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天中生,峰势杳边小
出处:《题泊处江山二首》
清 · 李宪噩
远流极地尽,绝顶造天杳。
寒月天中生,峰势杳边小。
淩淩照浤澈,层层辨回绕。
孤舫悄无声,时一喧水鸟。
对此岂能卧?独赏亦达晓。
寒月天中生,峰势杳边小。
淩淩照浤澈,层层辨回绕。
孤舫悄无声,时一喧水鸟。
对此岂能卧?独赏亦达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泊舟之处的壮丽江山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感悟。
首句“远流极地尽”,开篇即以“远流”点明江水之长,至“极地尽”则进一步强调水流之远,仿佛能够直达地球的尽头,展现出一种辽阔无垠的景象。接下来,“绝顶造天杳”一句,将视线转向山峰,描绘出山峰直插云霄,与天相接的壮观景象。“寒月天中生”则将视角转回天空,一轮寒月在夜空中升起,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冷寂与静谧。“峰势杳边小”则是对远处山峰的描绘,它们在夜色中显得渺小而遥远,与高悬的月亮形成对比,更显山的高峻。
“淩淩照浤澈,层层辨回绕”两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月光比作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清澈的水面,同时又描绘了水面波光粼粼,层层叠叠,仿佛是月亮在水面上的倒影,又或是水面的波纹在月光下形成的美丽图案。“孤舫悄无声,时一喧水鸟”则通过静与动的对比,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孤零零的小船静静地停泊在江面,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几声水鸟的鸣叫,打破了这份宁静。
最后,“对此岂能卧,独赏亦达晓”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难以入眠,独自欣赏直至天明的心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泊舟处江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