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
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日夕。
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
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
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
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
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
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
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
翻译
江上的秋天已经到来,山林中的湿热病仍然严重。田夫诉说着辛劳,无法满足日常所需。
杂草独自未枯黄,野生蔬菜长在山石间。
车前草能治风疾,孩子们偶尔采摘。
天还没亮就赶去劳作,随性而行任由路途遥远。
中午时分放下篮子,清洗剥皮忙忙碌碌。
菜肴半生半熟,尝一口稍有裨益。
菜肴中点缀着瓜和薤,隐约可见主人的精细。
乱世之中苛捐杂税繁重,百姓只能勉强糊口。
饱餐之后还有何念?那些富贵人家真是奢侈。
富人家厨房肉香四溢,战场之上尸骨遍野。
我告诉你们年轻人,暂且不要挥霍黄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农村生活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民劳作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战争与贫穷的隐晦批判。
"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犹剧"两句,勾勒出一个秋意浓厚的景象,江水和林间都充满了秋天的气息,而“瘴”指的是树木之间交错的枝叶,这里形容其茂密而有层次。
"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日夕"一句,则透露出农民的辛勤劳作与物质匮乏,尽管他们努力工作,但仍旧难以为生活提供足够的物资。
诗中的“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描绘了秋天自然景物的生动画面,同时也隐含着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肯定。蓬蒿(一种野草)在秋天依然绿色,而野菜则在泉水旁边悄然生长。
"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一句,则展现了农村孩子们在田间劳作的情景,他们边工作边游戏,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接下来的“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两句,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倡导一种超脱世俗烦恼,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方式。
"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一句,则描绘了农民在田间休息时的情景,他们将收获的谷物放在筐中,在凉亭里互相帮助着进行清理工作。
"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享受。农民在劳作一天后回到家中,躺在半新不旧的稻草床上,感到一种身心的放松与满足。
"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一句,则让人联想到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这里的“瓜薤”指的是瓜果蔬菜,而“橘奴”则是古代对儿童的一种亲切称呼。
随后的“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战乱时代下普通百姓的深刻同情。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境,使他们生活在贫穷与恐惧之中。
"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一句,通过对比富人的奢侈生活与百姓的艰难处境,抒发了诗人对于不平等社会现象的批判。
最后,“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两句,则直接指出了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以及对生命的践踏。
"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一句,以一种劝诫的口吻结束了诗篇,对年轻人提出了珍惜时光、不忘初心的叮咛。这里的“恶少年”并非贬义词,而是对年轻人的亲切称呼。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隐晦批判,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