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辍斋时磬,谁拈佛日香
出处:《僧夫》
明 · 黄衷
削发仍烦障,缘随太俗忙。
未知依宪节,得似引慈航。
白辍斋时磬,谁拈佛日香。
何当息徒御,归尔旧清凉。
未知依宪节,得似引慈航。
白辍斋时磬,谁拈佛日香。
何当息徒御,归尔旧清凉。
鉴赏
这首诗《僧夫》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僧侣在世俗与修行之间的挣扎与抉择。
首句“削发仍烦障”,开篇即点出僧侣虽已剃度,但世俗的烦恼依然如影随形,难以摆脱。接着“缘随太俗忙”进一步阐述了僧侣在世俗生活中忙碌不已,难以静心修行的现状。这两句诗以对比手法,鲜明地揭示了僧侣面临的困境。
“未知依宪节,得似引慈航。”这两句表达了对僧侣能否遵循戒律,找到心灵的归宿的疑问和期待。诗人希望僧侣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如同引领他们驶向慈悲之舟,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白辍斋时磬,谁拈佛日香。”这两句描绘了僧侣在斋食时敲响的钟磬声和点燃的佛前香火,象征着修行生活的庄严与神圣。然而,诗人也在此提出疑问,是谁在为这庄严的仪式添上一丝香气?这既是对僧侣日常修行的赞美,也是对其内心是否真正投入的反思。
最后,“何当息徒御,归尔旧清凉。”诗人表达了对僧侣能够放下尘世的纷扰,回归内心平静的渴望。这里的“旧清凉”可能指的是僧侣原本内心的宁静状态,或是某种理想中的修行境界。诗人通过这一问句,寄托了对僧侣能最终实现心灵解脱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侣修行生活的真实描绘,以及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僧侣精神追求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