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紫箫明月下,璧门桂影夜参差
出处:《春帖子词:夫人阁四首 其四》
宋 · 苏轼
雪消鸳瓦已流澌,风暖犀盘尚镇帷。
缥缈紫箫明月下,璧门桂影夜参差。
缥缈紫箫明月下,璧门桂影夜参差。
注释
鸳瓦:鸳鸯瓦,屋顶瓦片的一种装饰,常以鸳鸯图案,象征夫妻和谐。流澌:冰雪融化成水滴的样子。
犀盘:犀牛角制成的盘子,古代贵族用品,珍贵且有装饰作用。
璧门:宫殿的正门,泛指华美的大门。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象征高雅和清幽。
翻译
雪融化后,屋顶的鸳鸯瓦上流淌着水滴,春风拂过,犀牛角装饰的盘子仍然稳稳地遮挡着帷幕。在明亮的月光下,紫箫吹奏出悠扬的旋律,月宫的玉门下,桂树的影子在夜晚摇曳生姿。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属《春帖子词·夫人阁四首》中的第四首。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绘早春景色的绝句。
首句“雪消鸳瓦已流澌”,形象地描述了冬去春来的场景,雪已经融化,屋顶的瓦片上积水正汩汩而下,反映出天气逐渐转暖。
接着,“风暖犀盘尚镇帷”进一步强调了春日温和的气候。犀盘,即犀角,古人认为有辟邪驱寒的功效,所以在室内摆放。在这里,它是室内装饰的一部分,而“尚镇帷”则说明尽管风已经暖了起来,但夜间仍然需要用帷幕遮挡。
第三句“缥缈紫箫明月下”,描绘的是清澄的夜空中挂着明亮的月牙,紫箫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者是室外的装饰物,它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悠长而模糊。
末句“璧门桂影夜参差”则表达了诗人对深夜里桂花投射在璧门(即精致的门窗)上的美丽影子的欣赏。这里的“夜参差”指的是桂影在月光下的移动和变化,既形容了桂树的姿态,也间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的闲适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示了苏轼的艺术才华和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