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光华第二春,与君同日脱凡鳞
出处:《提刑张司封同年垂访别郡以诗为谢》
宋 · 宋庠
天圣光华第二春,与君同日脱凡鳞。
何知素领分符地,却见青云共榜人。
千重使移行府重,一觞欢伯故俦亲。
言诗击节兼风义,且欲因声附翠珉。
何知素领分符地,却见青云共榜人。
千重使移行府重,一觞欢伯故俦亲。
言诗击节兼风义,且欲因声附翠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天圣光华:形容神圣光明的景象,可能指盛世或吉祥之兆。脱凡鳞:比喻超脱世俗,获得新的身份或地位。
素领:清白、高洁的职位,古代官员的白色官服。
分符地:掌管重要地区的象征,权力之地。
青云共榜人:共同攀登仕途高峰的人。
行府:官署,行政机构。
欢伯:古代对朋友的尊称,意为欢乐的主人。
故俦亲:旧友,亲密的伙伴。
言诗击节:以诗歌应和节奏。
风义:道德风尚和情谊。
翠珉:翠绿的玉器,常用来象征珍贵的文献或艺术品。
翻译
天圣光辉下的第二个春天,与你同一天脱去凡俗的束缚。未曾料想,我也会在高洁之地担任要职,与你一同攀登青云之路。
频繁的使命让我往返于重要官署,一杯酒中满载着旧友的欢聚之情。
我们以诗歌为乐,赞美风度和道义,更想借诗声附着在珍贵的玉器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所作,名为《提刑张司封同年垂访别郡以诗为谢》。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天圣光华第二春,与君同日脱凡鳞。"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春日景象,并且表明诗人与张司封在精神上共享这一美好时光,超越了世俗的羁绊。
"何知素领分符地,却见青云共榜人。"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一种神圣化的认识,将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作共同占卜和分享天上的荣耀。
"千重使移行府重,一觞欢伯故俦亲。" 这里诗人通过设想中的盛大宴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贵和深厚的怀念之情。
"言诗击节兼风义,且欲因声附翠珉。"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希望这份情谊能够如同美好的声音一样,被世人所铭记。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辽阔,充分体现了古代士大夫间的情谊深厚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