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勿失色,富贵亦勿竞
出处:《得己堂》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为己终成物,为人适丧己。
得之以为重,丧者深可耻。
与其乞墦生,不若蒙袂死。
贫贱勿失色,富贵亦勿竞。
穷达本无心,安于义与命。
人受命于天,颜孟独能正。
得之以为重,丧者深可耻。
与其乞墦生,不若蒙袂死。
贫贱勿失色,富贵亦勿竞。
穷达本无心,安于义与命。
人受命于天,颜孟独能正。
注释
为己:为自己。终成物:最终成为束缚。
适丧己:适得其反,反而丧失了自我。
得之:得到。
以为重:视为重要的。
丧者:失去者。
深可耻:非常羞耻。
乞墦生:乞讨残羹剩饭求生。
蒙袂死:蒙面而死,指含羞而亡。
贫贱:贫穷低贱。
勿失色:不应失去尊严。
富贵:富贵显赫。
勿竞:不应争逐。
穷达:困厄与显达。
无心:不由自主。
安于:安心于。
颜孟:颜回和孟子,古代儒家代表人物。
独能正:唯独他们能保持正直。
翻译
最终为自己而活反成束缚,为他人却丧失自我。得到时视为珍重,失去时深感羞耻。
宁可含羞而死,也不愿卑微求生。
无论贫贱还是富贵,都不应失掉本色。
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应安心于道义和命运。
人的命运由天定,唯有颜回、孟子能坚守正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元初诗人陆文圭的《得己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处世态度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揭示了追求个人利益可能带来的后果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为己终成物,为人适丧己",这两句指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最终只会成为他人利用的对象,而帮助他人反而可能失去自我。"得之以为重,丧者深可耻",强调得到物质利益的同时,如果失去了道德底线,那是极其可耻的。
"与其乞墦生,不若蒙袂死",进一步表达了宁愿保持尊严死去,也不愿为了生存而卑躬屈膝的高尚情操。"贫贱勿失色,富贵亦勿竞",告诫人们无论贫贱还是富贵,都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应过度追求。
"穷达本无心,安于义与命",表明诗人认为人生的顺境逆境都是天意,重要的是坚守道义,顺应命运。
最后两句"人受命于天,颜孟独能正",引用孔子弟子颜回和孟子的榜样,强调只有像他们那样正直的人,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人格的独立和正直。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陆文圭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倡导人们在面对得失时,要坚守道德原则,不为外物所动,安守本分,遵循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