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存龙去迹成非,草木空山圣得知
出处:《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
宋 · 李曾伯
庐存龙去迹成非,草木空山圣得知。
成败论人陈寿史,功名馀恨少陵诗。
初心何只三分汉,伟略徒誇十倍丕。
半夜松声捲风雨,犹如抱膝啸吟诗。
成败论人陈寿史,功名馀恨少陵诗。
初心何只三分汉,伟略徒誇十倍丕。
半夜松声捲风雨,犹如抱膝啸吟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庐存:龙潭遗址。龙去迹:龙潭消失的痕迹。
成非:不再存在。
草木空山:荒芜的山林。
圣得知:圣贤能理解。
成败论人:以成败来评价人物。
陈寿史:陈寿的历史著作(指《三国志》)。
功名馀恨:功业遗憾。
少陵诗:杜甫的诗(杜甫别号少陵野老)。
诗:诗歌。
初心:最初的志向。
三分汉:指三国时期的蜀汉。
伟略:伟大的策略。
十倍丕:超过曹丕的十倍。
半夜松声:半夜的松涛声。
捲风雨:席卷风雨。
抱膝啸吟:抱着膝盖吟唱。
翻译
龙潭遗迹已不再,草木荒山显圣贤。成败评判在史书,杜甫诗中留遗愿。
初始志向仅如三分汉,宏伟谋略却胜曹丕十倍。
半夜松涛卷风雨,仿佛怀才吟啸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曾伯所作,题目为《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英雄成败的思考,以及个人功名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庐存龙去迹成非"一句,意在表明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已经成为过去,只留下遗迹作为凭证,而这些遗迹本身也变得不再真实。"草木空山圣得知"则是说只有自然万物才能洞察到这些伟大而又寂寞的历史。
接着,"成败论人陈寿史"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史学家陈寿,他在《三国志》中对人物的成败进行了评价。"功名馀恨少陵诗"则是说历代才子李陵(即苏武)的诗作充满了对功名的渴望和遗憾。
第三句"初心何只三分汉"中的“初心”指的是最初的志向,“三分汉”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或事件,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英雄事迹的怀念与自我反省。"伟略徒誇十倍丕"则是在强调自己的雄才大略,但这些都只是空谈,没有实际行动。
最后两句"半夜松声捲风雨,犹如抱膝啸吟诗"描绘了一个深夜里,风雨中松树的飒飒声响,如同古人抱膝长吟,抒发胸中的豪情。
李曾伯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才华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时代英雄已逝,个人的雄心壮志与时空隔离的哀愁。